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3章(1 / 2)





  好在二老爷腿被打断了,卧在床上,也不能出去了,好歹是消停了。

  李骆倒是觉得,他爹目前的状况,还是好的,免得他四肢健全,又出去惹事儿。

  而因为二老爷这腿一断,想要去西宁府,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二房就暂且在宋家的老家住下去了。

  至于三房,倒是没有什么波折,在知道京城不安全后,马氏赶紧就和三老爷李焕之商量,带着一部分财物,去了富安县,富安县在这几年的动荡中,受到的影响是很小的,三房深居简出府,反而是过了几年宁静的日子。而三太太马氏,却在富安县给自己的亲生女儿四姑娘李莞说了一门亲,如今跟着夫家还是在富安县,马氏把富安县置办的产业都给了四姑娘。

  在马氏的心里,也都想开了,万事不如安宁,女儿虽然在富安县这个小地方,可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很平安,吃穿不愁,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更何况,如今新朝建立,女儿的大伯位高权重,她的夫家就是看在这个面子上,也会对女儿好的。

  “大嫂,别的不说,房子能够保住,我们都知道是拖了大哥和大嫂的面子。”京城里以前的官宦人家,房子被收回去的不知道多少,在京城动荡的时候,更是有很多宅子被人给烧了或者是破坏了,他们二房和三房的宅子能够平安的回到他们手里,绝对和大房脱不了干系。

  有以前认识的人家,在以前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出入都是奴仆,可是现在却沦落到尘埃里。

  还有多少人没有了性命,人就要懂得知足,不然会没有好报的。

  以前被人叫做爷的,如今沦落为乞丐的也不在少数。他们能和以前一样,过着富足的生活,真的是很不错了。

  虽然商朝是灭了,可是不可否认,商朝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王震辰并没有全盘否认这个事实,反而要召集文人,去撰写商朝的史传。

  这就需要很多文人志士,尤其是需要翰林院的人来做这个事儿。

  一般有了新朝,前朝的史记都需要花很多年写出来,以便于让人以史为鉴。

  所以开春的科考是迫在眉睫。当然,在前朝是进士的人,也可以去报名参与这个事情,新朝专门把以前的国子监祭酒杨大人请了来,希望他能主持这个事情。

  杨大人在商朝的时候被迫害过,还被关到大牢里,最后被人营救,很多文人对杨大人的风骨都很赞赏,听说杨大人出山,那些还犹豫的人,也都纷纷去报名去了。

  撰写史书,那是可以留了姓名的,到时候会随着史书流传下去,绝对是个扬名的好机会。

  大儒方敬堂的一个儿子也参与其中,帮助杨大人办理此事。

  只要是不怕寂寞,这件事,很多文人都喜欢和向往,毕竟,编撰史书,是个枯燥的活计,不如那些有权的官员吃香。

  但是,都说了,文人有风骨,这种扬名的事儿,还是有人络绎不绝。

  文人的心,可以说,极其难以笼络,但是也极其容易笼络,看着这么多的文人都来参与这个事儿,宁朝的大势就已定了。

  开始还有些所谓的忠君爱国的文人志士,是宁可断头,也不会在新朝为官做宰。现在这个事情一弄,倒是把那些负面影响给消除了。

  有些文人,就喜欢沽名钓誉,大放厥词,骂王震辰身为臣子,却造反,是大奸大恶之人,王震辰只当是耳旁风,对付这些嘴皮子利索的文人,你越是搭理他,他越是蹦达的欢,当他自己觉得无趣了,就不会再蹦达了。

  容氏被封为了皇后,倒是得偿所愿,只是宫务却并没有在她手里,反而让太子妃钱氏管着了。

  不过,这宫里的嫔妃,倒是要按规矩,每天早上去请安。那时候,才是容氏最风光的时候。

  容家的人没有跟过来,这是容氏的遗憾,但是她也知道,如今皇上那边不发话,她就不能让容家过来。

  钱氏在宫里,最不好过的,就是去给皇后请安,作为儿媳妇,她现在是不得去皇后宫里,每次容氏看到她,那眼睛都跟刀子一样,看着她的肚子不说话,一个劲儿的盯着。

  幸好容氏被皇上派人给拘着,也不敢说什么不好听的话。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王震辰没有对别的嫔妃的娘家进行封赏,这倒是容容氏平衡了不少,不然她一个当皇后的,娘家就呆在乡下不能来,可是那些嫔妃却享受着娘家荣耀,真是一口血都要吐出来。

  王氏带着李舜华进宫,也是为了规矩,还是去了容氏那边,容氏见了王氏,倒是一改以往那种脸色不好的样子,反而在王氏面前哭了起来。李舜华为了不让这个舅母尴尬,就找了个借口,让宫女带着自己去逛皇宫去了。

  王氏和容氏,姑嫂两个,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段美好的记忆的,不过,随着容氏一心一意的为着容家,并且还想撬自己女儿的墙角,王氏和容氏的关系就恶劣起来。

  容氏虽然被封为了皇后,可是封后大典没有居心,后宫的权利也不在她这里,见到王氏就哭诉,她现在知道,王氏的话很管用,对她说了,也是让王氏能在皇上面前帮自己说话的意思。

  “娘家养育了我一场可是现在连见面都见不着,妹妹,你就帮帮我,求皇上能松口,让他们进京看看我吧。”

  王氏还以为她要跟自己哭诉,当了皇后不像皇后,没有皇后的权利呢,谁知道竟然还是提到了容家。

  这容家办了那么多的事儿,她要是让容家进京才怪。

  “我怎么没有在兄长面前提?可是一提,兄长就发了火,说让我不要在他面前提容家,他这辈子都不想见容家的人,你说我能怎么办呢?”

  王震辰让王氏把所有的责任都朝他身上推,反正他是皇上,别人也不敢找他算账。

  早知道就有这么一处,王氏见容氏擦泪的帕子都不动了,就知道,这事儿搞定了。

  李舜华带着宫女们,去了御花园,御花园已经和以前一样漂亮了,虽然到了冬季了,可是却还是绿意盎然,她想起了自家的那个温泉庄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样了,好几年没有去了。

  不远处,一个穿着粉红色衣服的宫女过来了,手上还提着一个食盒,见到李舜华,那宫女忙行礼,并且主动说出了,那食盒,是贤妃娘娘亲自给皇上熬得汤水。

  “你去吧,”对于舅舅后公告的事情,她不想多管,舅舅那个样子,绝对不可能因为贤妃多做了几样事,就把她捧得很高的。宠妾灭妻不是舅舅的风格。

  哪怕舅母再不着调,该给容氏的体面还是给的,像让嫔妃们早晚给皇后请安,成了皇帝之后,也没有再关着容氏只不过为了容氏再犯错,而是找了人在她身边伺候着。

  “贤妃娘娘经常给舅舅送汤水?”李舜华问身边的宫女。

  “就是最近一段日子,奴婢听说,贤妃娘娘是在为魏王的婚事操心呢。”有娘的孩子就是好,那吴王如今连儿子都有了,可是这婚事还是没有着落,不过吴王是一点儿也不着急。

  仗着有个庶长子,很是觉得身份提高了许多。为了这个庶长子,还给姚姨娘请封侧妃,被皇上给说了一顿,说他别的事儿不关心,反而在女人的事儿上特别热心。

  新朝刚刚建立,多少事情忙着,这吴王倒是好,反而为了一个姨娘请封侧妃,一比较,就让皇上更是看不上自己这儿子了。

  吴王是为了让自己的长子有个好的身份,所以才会这样迫不及待的。

  但是他却忘了,皇上忙得天天都脚不沾地,吴王还拿女人的事儿烦他,真是直接痛批一顿,让吴王消停了很长时间。

  李舜华和王氏从宫里回来,就有仆人禀报,说上午的时候,贤妃的娘家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