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45章(1 / 2)





  “罗将军,诸位,欢迎欢迎!”行过军礼,齐明浩伸出手和罗卓英握在一起,微笑着道。

  罗卓英双眼的焦点还没从成吉思汗号上收回来。他有点艰难的吞咽下一口口水,镇定心神之后笑着道:“谢谢。”然后终于忍不住,问道:“这些都是我们的?”

  齐明浩重重点头:“是的。”

  “成吉思汗号,这是航母?”

  “是。”

  “那是——”

  “南京号战列舰!”

  两艘战列舰,原先的黎塞留号现在的北京号随陈师昌出征,留在军港的便是原先的里舍里厄号现在的南京号。

  航母事实上已经成为海战之王,不过,罗卓英作为老派军人,心中还没完成这一概念转换。如此,他对战列舰的兴趣反而更加浓烈。“战列舰,我们国家也有战列舰了?”他惊叹道,脸色变得复杂起来。然后,他的腰杆不禁挺得笔直,看向远处的舰群,目光也完全不一样了。

  陆军将士参观战舰,而且是几乎从未见过超过三千吨级以上战舰的陆军将士,航母和战列舰带给他们的精神冲击如此可见一斑。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原先和罗卓英一样,将这次远征是视为一次惩罚,视自己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以为这次远征其实就是被送到国外当炮灰的,不说肯定有去无回,但是肯定能十存一二就算不错了。战场上,子弹可不长眼睛,谁会成为这一二幸运者,那是天知道的事情。如此,他们心态之悲观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也是他们下了飞机以后,少有人交谈的原因所在。但是现在,在看到这么多的战舰,特别是大型巨舰以后,这种念头虽然还存在,但是立刻淡了。所有人都知道学太平洋舰队会随他们一起远征,不过,因为海军一直是国军弱项,所以,虽然听名字很磅礴,他们心里却以为,所谓的学太平洋舰队,也就是一些小舰凑合成的,总吨位有个万吨就不错了。有了这先入为主的观念,动辄超过万吨的巨舰群带给他们的冲击就可想而知了。

  “这么多的巨舰?”

  “好大的炮,这口径得有两百吧?”

  不知不觉之间,他们不仅表情上发生了变化,话也变多了。

  欧阳云在电报中对白流苏有过交代,让她要多顾及远征国防军官兵的心态,首先要树立他们的信心。白流苏其实不屑于这些琐事,但是欧阳云亲自交代的又另当别论。她令齐明浩挑选了一批口齿伶俐,比较活跃的军官担任临时“导游”。这些“导游”就负担有解惑释疑的责任,听见有人发问或感叹,会立刻接下话来。

  第2306章 适应

  “这并不是全部,黄帝号航母舰队随陈副总正在澳洲打仗呢。”

  “准确的数字是两百四十毫米。这还不算最大的,北京号的主炮口径是三百八十毫米。”

  “你问这个?这是多管火箭炮。呵呵,这是我们学兵军海军才有的武器,其它国家的战舰上可看不到。陆军不是也有火箭炮吗?这种炮的特点胜在密度,一轮齐射,足以覆盖一个足球场……”

  参观活动足足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在齐明浩的催促下,罗卓英等人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码头,回去陆上营地。

  码头一行,以罗卓英为首,这批陆军将士的精神面貌登时变了。如果说之前他们大多怀着心思、面色阴沉的话,现在,他们眼眸明亮,话也多了起来。

  接下来,白流苏再为他们举行欢迎宴会,气氛就融洽多了。

  白流苏依旧是刀疤脸示人,这也算是身为女人的她为事业做出的不得已的牺牲。那条刀疤实在是太显眼了,这令人看到她,便首先不会联想到其女人的身份,而会猜测她脸上的刀疤是从何而来的。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再看她肩章上的上将衔,脑海中甚至会出现她纵横战场杀敌的画面。

  原中央军的军官们对白流苏其实并不陌生。当然,这限于在声音世界。虽然中央政府有严令禁止她的音像制品在重庆销售,但是这并不妨碍热爱她声音的人们从学兵军特区走私,并悄悄的收听。白流苏不唱歌已经有两年多了,但是关于她的音像制品却依旧垄断着学兵军特区音像市场。白流苏的歌,向来是学兵们的最爱。她的粉丝,更亲切的称她为“明星将军”。学兵军入渝,又带动了她的音像制品在重庆的传播。出席宴会的原中央军军官们,原先就听过她的歌,前段时间里又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此时,他们经人提醒,得知白流苏就是那个“明星将军”,他们看待她的目光,惊奇之余,亲切了许多。

  白流苏从军这些年,所立功勋不少,其中在第一次马当战役中,更差点伤重不治。这些,早就和她的歌声一起传遍了全国。军人,向来崇拜强者。不知道她是“明星将军”,军官们还只是好奇她脸上刀疤的由来,知道了她就是“明星将军”。她脸上的刀疤登时有了出身,他们再看向她,不禁肃然起敬。

  白流苏不善言辞,所以致辞很短。不过,她却点出了困扰这些军官们的最大问题并作出了解答:总司令致电我,称诸位因为政局的变动会心存各种疑问,希望我给大家一个满意的解释。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我想说的是,大家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国内,我们或许还有中央系、学兵系之分,但是在国外,我们就只有一个名称,那就是中国军队、中国军人……总司令云,国家会尽最大能力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武器、最好待遇,会负责将养所有远征官兵的家人。那么,身为军人,我们何以为报?唯有捷报频传而已。

  齐明浩能说会道,而且还天生好酒量。如果说白流苏的言辞还显得太过官方,略显生硬的话,他接下来流连于每桌,敬酒时所说的话就生动直白得多了。“恭喜恭喜,喜从何来?哈哈!当然是升官发财了。我们当兵图的什么?不就是这个么?没有仗打,我们哪来的功勋,哪来的奖金?什么?为国戍土乃是军人天职。兄弟!咱都是有今朝没明朝的人,这些虚伪的话就不要说了吧?当然,为了打鬼子,我们连命都可以不要,钱财什么的自然不会放在眼里。可是,我们的老父母呢,我们的妻儿呢?这就对了嘛,大家要照顾好,小家也不能忘了。什么,担心区别对待。我说,你狗日的不会还身在曹营心在汉吧?现在我们学兵军掌权,全国军队当然都得叫学兵军——嘘嘘,这话可不能被白长官听到,她很反感这个的。不过,我觉得是这么回事。我们当兵的管那么多干嘛?上头不亏待我们,那就行了……”

  齐明浩的做派,是参加宴席的原中央军的军官们平时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他说的当然是大实话,是现时绝大部分军人的心底所想。但是,除非是疯子,才会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而且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学兵军和中央军治军的不同。学兵军其实很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过却非流于表面。举个例子,齐明浩尽可以这么说,但他却绝不敢用贪渎兵饷、行贿这类手段来实现“升官发财”大计。反观中央军,虽然很多人一张嘴动辄就大义、口号,但是背地里却违法手段不断。偏偏,他们非但没有因此获罪,反而比循规蹈矩者晋升起来更快。

  齐明浩疯子一样到处大放厥词,言者肆无忌惮,听者却暗暗心惊,便有人善意提醒他,让他找个门将军把门,以免这些话被上官听到不喜,影响仕途。

  齐明浩此时却笑了,先和对方干上一杯,然后道:“看得出来,老弟是真为我好。不过不用担心,我也就是逞口舌之快而已。放心吧,我们学兵军从不以言论罪,只要老子打仗够勇猛,嘿嘿,还愁升不了官么?在我们学兵军,一切可都是以战绩说话。偷奸耍滑、贪生怕死之辈,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齐明浩这一番做派,是他的真情流露,亦或是别有心机的表演,这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无论如何,顾恋云算是出色的完成了欧阳云交代的任务。经过一晚上的适应后,包括罗卓英在内,这些原中央军的军官们皆认同了自己现在的身份,没有人再整天胡思乱想了。

  军官们由顾恋云和齐明浩出面安抚,士兵们,则有陆战队的老乡们负责做思想工作。而相对于军官而言,士兵们的思想波动要小许多。吃得饱、穿得暖、武器装备又是全学兵军制式的、每个月都有十五元的饷银,且,每一个星期还能看上一场电影,这比之他们国内的生活,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虽然,军中早有传言,他们此次远征其实就是去给美国人当炮灰的,但是,用一些老兵的话来说:“便是明日死了,也值了。”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反而最先适应了远征生活。

  第2307章 英法

  罗卓英1896年生人,这一年正好五十岁。古时有五十知天命一说,而于刚过了五十岁生日的罗卓英而言,因为出国门远征的关系,这个五十岁也是有着特别意义的。中央政府和学兵军达成秘密协议,国民党让出政权之初,自觉深受老蒋恩宠的罗卓英曾痛苦过很长时间。这,其实是很大一部分中央军高级将领曾有过的心路历程。他们觉得自己应该为校长做些什么,然,良知告诉他们,此时他们正确的做法是响应新政府的号召,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自己的部队,如此,才不会成为民族和历史的罪人。大道理谁都懂,但想要做到却必然会经历一番痛苦的挣扎。

  走到这一步,罗卓英经过了怎样的思想斗争外人无从得知,不过在参观了学太平洋舰队以后,他心中却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深感庆幸,庆幸自己当时没有选择对抗而是选择了合作。也许,自己的人生从此会有所不同——他这样想,看待自己的新生活便有了全新的眼光。

  北方抗战局势糜烂,南方独好,似罗卓英这个级别的军官自然会深究原因。如那些团长和旅长级别的只是关注学兵军的武器装备,他们更看重的是学兵军的管理。中央军下面的德械师,武器装备不比日军差吧?为什么还是打不赢小鬼子?罗卓英不认为是官兵不敢战,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了,管理上存在着问题。

  中央军的管理不可谓不严谨,似土木系,军官队伍的廉洁程度也是堪称楷模的,那究竟差在什么地方?在国内的时候,罗卓英没心情想这些,来到卡拉奇,他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白流苏的陆战队,为他提供了参考。陆战队由原学三师改编而成,军官队伍悉数来自广州陆军学院,装备在陆军基础上之外,还有登陆橡皮艇、水陆坦克等登陆作战专用器械,另外还有专门的水鬼队伍。这些,罗卓英稍加关注就移开了目光。他关注的是陆战队的日常训练和军事外的生活。日常训练,陆战队除了专业的登陆作战训练,其它训练并不能玩出更多的花样。不同的是,他们每个星期都有小规模的会操,而每个月又有大型会操。通过会操增加官兵的集体荣誉感,在军种树立一种健康的攀比风气,罗卓英对此深以为然。除此之外,陆战队比中央军多出的部分,就是夜校、读书会等士兵组织,然后再就是每个星期都会举行一次的忆苦思甜大会。

  白流苏奉欧阳云令,除了给出罗卓英部所需训练手册,并不干涉该部日常训练以及训练后的业余生活。欧阳云原先也想过在原中央军里面增设政治军官,不过,在和冯玉祥、陈诚深谈过后,他暂时放弃了这一打算。

  冯玉祥劝他慢慢来,因为原中央军山头林立,而增设政治官员极容易引起这些军官的反感,操之过急的话会引起他们的警惕,如果激起他们反抗的话,反而不美。

  陈诚没冯玉祥这么坦诚,不过他也认为应该暂缓这一步骤,建议等部队适应了新身份再说。从中央军变为国防军,和原先的地方军队享有一个名字,这于原中央军官兵而言,是极容易产生心理落差的。综观之前的抗战战事,原中央军的战绩要比地方军队好得多,这正是原中央军引以为傲的地方。在他们看来,自己享有更好的待遇便也理所当然。现在,不管之前的战绩如何,却享有同等待遇,虽说待遇反而提高了,然依旧不为原中央军官兵所能接受。此时再安插政治军官,确实容易引起军官阶级的不和,反而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欧阳云听进了这些意见。私下里,他和蒋光鼐谈及此事,认为这样也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那就让实战来验证好了。事实面前,他们总没有借口了吧?

  在欧阳云和蒋光鼐眼中,原中央军可以说是弊病丛生,根本就不是一支正常的军队。不过,既然原中央军的军官们以为这是正常的,那么就暂当它是正常的好了。蒋光鼐的意见是:“就让他们按照原先的那一套来整好了,但要是因此打了败仗,那就怨不得统帅部插手了。”

  欧阳云和蒋光鼐打这样的主意,多少有点不怀好意。想想也是正常,学兵军几乎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当前的局势,怎会容许原中央军游离于他们的控制之外。说句违心的话,这不是养虎为患么?欧阳云可不相信老蒋就真的甘于寂寥了。毕竟,老蒋可不是第一次玩这种以退为进的把戏了。

  中国入援澳洲的部队正在源源不断的开进卡拉奇,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空中堡垒呼啸着从印度上空飞过,这自然引起了英国以及日本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