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节(2 / 2)

  正事儿说完后, 顾淮之又想起已经进京任太尉的徐道宏, 眼中不由担忧之色, 叹了口气道:“这次京城地动,不知道舅公是否受了伤。阿婆近来精神不大好, 想来也是在为舅公担心。”

  顾玄随口道:“放心吧,按他信上所言, 他没受伤, 就是府里的杂房房顶塌了,死伤了好几个下人。他自己一感到地动就跑了出去,一丁点伤都没受。”

  顾淮之松口气,想到京城现在的局势, 又忍不住为徐道宏悬了一颗心, 压低了声音凑到顾玄耳边问道:“阿公你说, 现在京中人心惶惶, 守军又派出近一半,舅公会不会趁机动手啊?”

  主要是徐道宏现在的职位实在太有优势了,太尉,本来就是掌兵权的啊,宫中的禁卫军,太尉都能调动得了。现在这局势,徐道宏要真来上一出弑君,也不是不可行。

  别说,这问题还真把顾玄也给难住了。依顾玄对徐道宏的了解,只能确定对方不会明面上动兵搞弑君,但会不会暗中搞点小动作悄悄地弄死皇帝,那就说不准了。

  顾淮之见顾玄陷入了沉思,内心不由卧槽了一声,不会真让自己给说中了吧?

  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顾淮之都提心吊胆地等着京城传来的书信,生怕哪天听到他舅公因为毒害皇帝而获罪的消息。

  好在一个月来,京中风平浪静,官员一心赈灾,除了皇帝受了点惊吓还在病中外,并无大事发生。

  云州这边,顾玄自然向赵冀说明了自己的猜测。赵冀听完,脸都绿了,万万没想到朝廷还可能会来这一招。

  冯克己也有点傻眼,这就是没混过核心官场的区别了。王太尉一听顾玄这话就点头表示同意,说就龙椅上那位的脑子水平来看,是他会做的事。冯克己和陆谙就有点跟不上节奏,毕竟他们算是自学成才,和同为天才却在权利核心圈混了几十年的顾玄和王太尉比起来,还真有点不够看。

  哪怕冯克己和陆谙两人心中对世家有那么一丢丢敌意,这会儿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不如顾王二人。

  这可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对于天才来说,最痛苦的往往不是别人的吃穿用度比他们高一大截,而是有人在他们引以为傲的领域轻轻松松将他们击败。

  这种来自智商上的压制才是击溃他们精神世界的致命武器。

  很不巧,冯克己和陆谙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

  认真说起来,两人实力都不差,尤其是冯克己,天赋堪称恐怖,就连顾玄都自叹不如。之前顾玄和王太尉还没来云州的时候,冯克己和陆谙两人确实是赵冀团队的智脑人物。直到顾玄进了刺史府,两人明显感觉到顾玄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他们费尽心思才能想出来的应对之策,顾玄略一思索就能给出个更好的方案。更让他们心态有点崩的是,顾玄是真正走一步看三步的人,他们想不到的事情,顾玄总能先他们一步想到,并且给出完美的应对之法。

  这种被人智商压制的感觉,对于自视甚高的天才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精神凌迟。

  要不然,之前冯克己也不会管不住自己给顾玄挖坑。

  当然,被顾玄反击抽了一顿后,冯克己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阴暗之处,并且在书房挂了三省吾身四个大字,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不再生出嫉妒之心。

  现在,又来了个王太尉,给了冯克己双份的智商压制。

  要不是有先前被顾玄教做人的经历在,冯克己肯定又要崩一次心态,现在,可能是被顾玄打击几次后就习惯了,冯克己的抗压能力直线上升,还能真心诚意地称赞顾玄和王太尉一句,“二位真乃国之柱石,冯某受教。”

  顾玄和王太尉见过的风浪多了去了,自然能看出冯克己这话到底有几分真心。顾玄眼中的笑意明显的几分,温声道:“冯先生过誉了,不过是熟能手巧罢了。现如今,还是该思考如何应对朝廷调兵之事。”

  赵冀见顾玄和王太尉目光平静,脸带笑意,和其他人目露忧色的神情完全不同,心知他俩心里已经想出了办法,连忙上前拱手道:“还请两位先生不吝赐教。”

  顾玄伸手扶了赵冀一把,笑着看向王太尉,眉头微挑,却不开口。

  众人正诧异间,王太尉已经明白了顾玄的意思,笑着开口道:“既然你把这出风头的机会让给我,那我就不客气了。”

  赵冀等人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是两位大佬在确定谁来发言。

  要顾玄来说,在云州其实比在京城舒服多了,起码云州没有猪队友,而京城却有个猪队长。

  赵冀身边这帮人,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最大的优点就是拎得清轻重,听得进正确意见,脑子还都挺好使。

  不得不说,这么个工作环境,确实让人觉得舒心。

  对比起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徐季陵,顾玄的日子真是不知道有多幸福。

  王太尉看了顾玄一眼便开口分析了一波形势,没有任何废话,直接说道:“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还有一年,我的建议是,使君自己先给朝廷上一道请战表,言辞必须恳切,重点突出对陛下的忠心和对反贼的愤怒。我们那位陛下爱听人说好话,这么一来十有八.九能应下此事,再问朝廷多要些粮草和马匹,重点是马匹,云州没有放马的好地方,必须要从朝廷那儿要几千好马过来,如此一来,还能解决粮饷问题。其二嘛,使君主动请缨,至少还能将兵马握在自己手里。要是像喻潞青三州一样,直接被陛下调兵,那这兵可就归两位将军了,能不能回来还是两说,还不能从中为云州争取任何利益。”

  王太尉和顾玄一样,思考的方式都是怎么将利益最大化。哪怕朝廷也有可能不调云州兵,顾玄和王太尉还是一致决定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眼下最要紧的军队,真要让云州和那三州一样出个五六万兵马,那大家也就只剩两个选择了:一是趁早洗洗睡吧,别再做什么野心梦。二就是向祁东王和梁肃学习,也称帝算了。

  不过现如今云州实力不强,赵冀要真称帝,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肯定先捏他这颗软柿子,到时候乐子可就大了。

  冯克己等人脑子也不差,王太尉这话一出,所有人立即点头,最终决定,等孙震和李福二人传来兵败失利的消息后,赵冀就赶紧上表请战,这次的请战表由冯克己来写,必须让皇帝感受到赵冀的一片忠君爱国之心。

  得知后续发展的顾淮之不由嘴角抽搐,心说这帮人可真厉害,心里早八百年就决定干翻皇帝自己上了,现在竟然还来玩忠心这一招。

  顾淮之忍不住感慨,看来,有句话还真没说错,玩政治的,心都脏。

  想到自己以后也是走上从政之路,顾淮之捧着脸想了想,觉得某些时刻,还是可以选择性地把良心扔一边的,就跟他阿公和外公联手一起坑皇帝一样。

  貌似学到了什么奇奇怪怪的技能点呢。

  顾玄推算的不错,孙震和李福二人,一个往西讨伐梁肃,一个往东想要平定祁东王。结果,李福还算顺利,勉强还有点进展,和祁东王交战互有胜败,也算是立了点功劳。

  孙震那边的进展就不是特别美妙了,梁肃手中的幽州军本就以战力著称,幽州的城墙是十二州中最厚的,梁肃也不是庸才,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孙震这场仗打得十分艰难。

  消息传回京城,还在病中的皇帝气得连连咳嗽,给孙震下了死命令,让他必须拿下幽州,否则就提头来见。

  说实话,听到这消息,顾淮之都忍不住为孙震捏了把汗,攻城本就比守城难,一般兵力要是守城兵力的两三倍才有胜算,孙震手里的兵比梁肃还少,论起兵法来,两人实力也差不多,不管怎么看,孙震想要就此攻下幽州,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让顾淮之觉得玩味的是,这些简单的军事常识,他这个门外汉都能看出来,朝中还有不少将领,不可能看不出来。那问题就来了,既然看出来攻打幽州毫无胜算,这帮人为何任由皇帝下这么一道诏令?

  听说孙震在朝中没什么仇家,想来也不是有人想要他的命。那就不得不让顾淮之往另一个方向猜测:京城那帮人,大概是彻底放弃这个皇帝了。

  第33章 转变思维

  确定了自己这个猜测后, 顾淮之对皇帝简直一言难尽,做皇帝做到这份儿上,也算是前无古人了。顾淮之都没听说过哪家皇帝这么能作死, 作到最后满朝文武全都不甩他, 还暗搓搓等着别人干掉他另立新君。

  这做人得失败到什么程度啊!

  顾淮之回想了一下皇帝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 突然又觉得会造成现在的局面,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脾气再好再忠心的人也受不了顶头那位间歇性作死, 还一作就是恶心一堆人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