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佳人在侧第189节(2 / 2)


  当时,公孙佳午睡刚醒,单宇给她重拢好了头发戴好官帽,朱雄就跑到门外用力拍门:“大侄女,起了没?!快!出事了!”

  元铮敏捷地蹿到门口打开了门,对朱雄道:“侍郎,君侯才起。何事?”

  “胡兵叩边!她回来的时候就说胡人会有异动,才几天呀?就应验了!陛下和政事堂都叫我们过去!”

  公孙佳走了过来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敌军有多少?从哪里南下?沿途各城戒备如何?有什么损失?秋收都完了吗?陛下生气了吗?”

  她回来的时候已是秋天,以她的体质,现在房里都要开始烧炭盆。按照日历,其实还没有正式进入冬天。冬至祭天也就在这两天了,搞这个事,难保皇帝不生气。

  朱雄道:“小祖宗,你先别管那些了,想知道什么,到了你就什么都知道了!可恶,竟然不先报我兵部!”

  公孙佳却知道,边将、地方官员有好些还是开国元勋的旧底子,往京城报信,文官还好些,要经进奏院,边将按说该经兵部,但是兵部一直不重要,都是报给太尉的——呃,这是钟祥的锅。

  默默地跟着朱雄一起去面圣,公孙佳跑得气喘吁吁,被朱雄拉着跑。她觉得自己像个风筝,已经被朱雄抡得横飞了。进了殿,公孙佳扶住膝盖大喘气。

  皇帝正在不高兴,冬至祭天是个大典,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听到坏消息,看到公孙佳这个样子才把脸色缓了一缓。对郑顺道:“给她上茶。都坐吧。听听,议一议。”

  军报很明白,胡兵原是一团,临近边境才分作两路,走的还是几百年来那两条走烂了的路。己方损失不算很大,因为秋收已经都差不多了,沿途的城池这几年才整过一次,他们还没有攻下。但是周边的村镇就倒了血霉。

  各地守军严阵以待,但是只敢趁敌不备小股骚扰。一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二则对方确实势大。

  皇帝问赵司徒:“你们怎么搞的?这么些年了,竟坐视他们坐大?平日里不是个个智计超群的吗?”

  赵司徒唯有谢罪,认个无能,然后再由朱勋说:“陛下,司徒已是尽力了。胡人北遁,王庭不好找,人都找不到,他有什么招都得落空。”

  “哦,那现在人都送上门来了,你有什么招呀?”

  公孙佳第一次见识到皇帝在说重大的军国大事,与她在朝上上那几本时完全不同,心里不由发毛,皇帝现在的这个样子,她是不敢撒娇耍赖的,估计就是她外公来了,也得正经着回话。

  一看朱勋,虽然还咧着嘴,表情已经僵硬了。公孙佳悄悄地在椅子上往后缩了缩,后背抵上了椅背。余光瞄到朱雄,他一点救亲爹的意思也没有——他也在怂着。

  公孙佳垂下了眼睛,心道:大意了!不该对什么皇子皇孙出镇的事胡说八道的,今天打死我也不会提什么岷王和章昭。我就只管说兵部的事,我也只管地图和军械。

  整个殿里,人人自危——皇帝他真的懂军事!

  第180章 问询

  公孙佳此时, 只知道皇帝厉害,从未亲身经历过皇帝有多么厉害。她听过许多故事,但是讲故事的人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 将自己被皇帝训的经历美化了不知道多倍,以致她根本无从得知这种压力。

  钟祥那群人, 日常喝酒吹牛的时候, 是不会讲自己多么怂的,语言的描述永远不及亲身经历。且无论是钟祥还是公孙昂, 想栽培她的时候已经晚了,安排她的时候没到涉及这方面的教育两人就都死了。

  公孙佳像个菜鸟,颇有瑟瑟发抖之感。心里还有一丝侥幸:这么多人,又有司徒、太尉在,怎么也轮不到我吧?纪炳辉难道不会抢话吗?

  不好意思,他们都不敢说话!

  皇帝认真起来,无人敢撄其锋。

  同样试图隐身的霍云蔚心道:坏了, 难道她之前没被考过?

  皇帝有那么一个习惯, 他不吝啬指点自己看好的晚辈、臣下,襟怀实在坦荡。他最喜爱的人也都没让他失望, 无论是表弟还是外甥女婿, 又或者旧臣之子, 养成之后都是忠心耿耿。皇帝这个习惯也一直保留了下来。

  不知道钟祥他们有没有总结出经验, 霍云蔚是总结出了一个经验:一件大事,皇帝不会给你事后复盘,只要不是特别着急,他会先问你的意见,然后再给出自己的答案。并且一定是从在场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人开始问。

  如果公孙佳早点问霍云蔚,又或者霍云蔚早点想到公孙佳没这个经验, 他一定会告诉公孙佳他的猜测:皇帝面前无废物,大佬们必然比青涩的新手考虑得更周到,话都让大佬说完了,新手还能说什么?只好随声附和了。

  这样的磨练提升很快,任谁在这样一批大佬面前经受过几次考虑,只要没被逼疯,也就练出来了。但是对个人的要求,尤其是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极高的。

  公孙佳是年轻一代里的佼佼者,跟大佬谈笑风生面不改色的,可是面对皇帝……霍云蔚心里也没个底。

  果然,皇帝一开口就问公孙佳:“公孙佳,你怎么看?”

  公孙佳先懵了一下,皇帝几乎没有用这么正式的口气在这样的场合里叫她全名,还第一个问了她,她都不明白这是为啥!她一顿,有点磕绊地说:“怎、怎么看?”

  “嗯?对,这件事,怎么看?”

  公孙佳双手交叠掐了自己一把,还是有点不顺:“那个,祭天还是要祭的。还得热热闹闹的。”

  皇帝微调了一下坐姿,目光却不曾离开她,公孙佳声音都有点不像是她自己的了,续道:“冬至快到了,那什么,为个胡人耽误了大典有失朝廷风范。得给军民信心。”

  说着说着,她顺了一点,觉得皇帝似乎没有生气,她胆子大了一些,腰也挺直了,一仰下巴:“嗯,再说兵事,不对,我想想。哦,我才看了兵部的档,这几年朝廷已有了布局才调成现在这样,臣不宜另起炉灶再说调度。能在布局之上稳住,就不要轻动。”

  霍云蔚一边极轻微地给她点了点头,公孙佳心说,霍叔叔,咱们等会儿再算这个账。口上又说:“臣与胡骑大队不曾交手,估算或有误差,不过天时地利倒是知道的。快入冬了,秋粮差不多也收完了,第一步,坚壁清野是最好的选择。”

  皇帝笑了。

  他一笑,公孙佳的胆子也就大了起来,心思也活络了:不对呀,这事儿不会特别的紧急,真紧急了,皇帝自己就已经拿完主意了。这么一想,她又想多了,原本想说的话,她也咽了一些,比如战争的后勤之类,以及地方官府的配合,再有最好的防守是反击。

  皇帝转头又问霍云蔚,霍云蔚心道:还好,大侄女没把所有的话都说完。

  他接着又说了后勤与配合,又及皇子出镇的事情,希望皇子出镇就行了,先不要放到前线去。皇帝再问朱雄:“兵部铨选,结果如何?”

  朱雄以前被叫过来也就是问这个,这个他熟,答道:“兵部一定加紧。”

  下一个是纪宸,他需要是给他的补给要充足,兵员也要足够。并且建议:“守不如攻,不若趁势反击,将其大部一举击溃,一旦散成各个部落,就不能成为边患,至多是骚扰。”

  皇帝又一个一个问上去,最后才综合下令,这一回他不弄什么三角型的阵形了,纪宸左路、燕王右路,也甭居中了,你们出征。左右路的安排也是个惯例,因为地型就那样,北边南下,绝大部分是左路为主,所以放纪宸在左路。右路这边,皇帝以仍以朱罴为大将。同时命人传讯给钟保国,让他准备好,随时夺情起复上战场。

  补给后勤交给赵司徒,下令兵部铨选暂停,各将校仍归其位。接着定下了初步的战略,就是坚壁清野,因为冬季作战己方的消耗也是很成问题的。严令轻易不许追过界去,说这个话的时候,皇帝深深地看了纪宸一眼。

  议程结束,皇帝说:“都忙起来吧。兵部,铨选虽停,调度还是要做起来的。马匹、军械都上心。”

  ~~~~~~~~~~~~~~~~~

  皇帝一声令下,底下人就忙碌了起来。公孙佳与朱雄都忙,皇帝下令停铨选,是因为兵部管的是军官,一旦有升降任免,就是个“临阵换将”。为了稳定,现在就不能轻动。但是又不能完全不动,兵部还得剔掉一些实在不行的,以及如果可能,选几个有潜力的。

  朱雄脸都绿了,回去的路上就对公孙佳说:“你说,这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