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八零之暴富人生第97节(1 / 2)





  周想华也震惊,但是震惊完了后,她见着杨建忠在那边跟苏启航说的正带劲,就挨着她姐周胜男,小声的问道:“姐,你上房交会去看的时候,还有没有便宜一点的房子呀?”

  “有啊!”周胜男笑着说道。

  “那我也想再买一套房子。”周想华就说。

  而后没等几天,苏启航跟周胜男就听说了,周想华跑去买了房子了。买的就是他们那边在房交会上看到的那个带电梯的小区。而且周想华这一次,买的还是那小区里边最大的户型——160多平米的房子。

  可那小区是比他们那小洋房的单价还贵的!

  小洋房修建的那一片地方,实际上是比较偏离市中心的。整个洋房区很大,有四万多亩地。因此,他们是要分成几期去建设的。

  第一期就是苏启航他们买的,一共只有五十户。

  那位置很偏,属于公交车线路都没有的地方。不过能买得起那一片房子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非常有钱的人,他们都是自己有车的。

  而周想华新买的这房子,它位置就比苏启航他们买的那小洋房那里好很多了。属于市中心,因此单价是680一平米的。

  只这一套房子,就花了十来万。

  周想华那边不比苏启航,做生意时间短。前年开的店,挣了点钱后,紧跟着就买了跟他们一个小区的六十多平米的房子。然后去年开了两家店,瞧着是比前一年挣得钱更多了些,却没想到周想华又拿钱去买房子了。

  而且这买房子的事,是周想华自己一个人去的。等到把房子买回来了后,周想华才告诉的杨建忠。

  杨建忠当场就炸了:“你怎么能不跟我说一声,就一个人跑去把房子买了呢?”

  “因为我们需要住更大的房子了。”周想华说道:“我这肚子再有三四个月就要生了,到时候我们就有两个孩子了。两孩子再住这么小的地方,那哪里能住得开啊?”

  杨建忠气道:“这么大的房子,哪里就住不开了啊?”

  “就两个卧室,连让两个孩子一人一间卧室都分不到,哪里住得开了啊?”周想华反问了回去:“再说了,我这孩子生下来,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肯定是带不过来的。所以我也想好了,让我妈从厂子里辞职吧。”

  ……

  跟杨建忠说了这些事后的第二天上午,周想华也上苏启航这边来找周胜男说了这些。

  周想华的意思很明确了:“姐,妈要是能上来帮我带孩子,我就只要等孩子生下来再出了月子,就能上市场那边去看顾着生意了……”

  周胜男懂她没有说明的意思,就笑了笑:“行,到时候就让妈上来帮你们看孩子。”

  面对杨建忠这样的人,周想华这边就是只想去抓钱了。存折上的钱多了,她就宁可把上面的钱先拿去买了房子。

  房子还是周想华自己去买的,房产证上面的名字跟以前的那些一样,写的也全都是周想华一个人的。到时候就算杨建忠想动心思卖房子,那也得经过周想华的同意。再把赵满英喊上来帮她带孩子,周想华就能安心的盯紧那边的铺面的生意了。

  整个算计是没错的,但周胜男就是忍不住替周想华感到心累。

  周胜男等周想华走了后,就在那跟苏启航叹气道:“两口子要是心没在一块,家都发不起来!”

  杨建忠那么生气,只怕是对存下来的那些钱早就有了别的打算,只是还没来得及实施。但是周想华信不过他,宁可这个家少挣钱,也不肯如了杨建忠的愿。

  但这个事,还真没办法去怪周想华。是杨建忠自己,从头到尾都没有给过周想华可以相信他的地方。

  所以要周胜男来看这些事,她是赞成周想华这些行为的。尤其是让赵满英从火柴厂辞职这一步,周胜男是早就有这个念头了。

  苏启航也觉得周想华买房这事干的可以,在那跟着周胜男说了几句话后,拿起车钥匙他就要出门了。

  今天已经是正月十八了,所有的单位什么的早就已经恢复正常上班了。

  苏启航这次去办的事情还很重要,是谈制衣厂那边开始往省城这边的各大商场货柜上铺货的事。

  事情谈得非常的顺利。

  本来去年靠着那几个广告,就算是把他们制衣厂的名号在省城这边打开了。他们那制衣厂生产出来的西裤畅销情况,也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面对这么一款好卖的货品,厂家这边又主动上门推销,在如今这么个各种物资都还属于匮乏的年代,就很少有人会傻到去拒绝。

  于是跟那边谈好了各种供货事宜后,省城这边的各大商城和货柜的订单就接踵而来了。

  制衣厂那边杨国斌更是因此紧急抽调了一拨人,专门负责接订单的各种事宜。可即便是这样,也还是让制衣厂这边进入了繁忙期。

  订单的增多,导致制衣厂那边又得对外招人了。

  这一次不仅要招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杨国斌那边给苏启航的建议是:“最好是招熟练工……”

  要想把一个生手培育成熟手是需要时间的,而制衣厂这边随着订单暴增,再要是想以前那样招生手来自己培养,就是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而这里边所花费的这些时间和精力,在厂子效益如此好的情况下,那就等于是一大笔一大笔的钱!

  苏启航当然舍不得这些钱进不了自己的口袋。

  于是,这位是新手他也招,但针对眼前急需要熟练工的情况,苏启航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苏启航直接就让杨国斌去跟自家制衣厂那边的帮工们说了:“……招进来一个熟练工,给十块钱的辛苦费!”

  前提:必须得是熟练工!

  有介绍一个人就给十块钱的辛苦费在,不怕厂子里的这些工人不用心去帮苏启航找人。而他们厂子里的工钱待遇和福利这一块,也是很能留得住人的!

  所以即便是个私人开办的制衣厂,没有国营厂子的名头在,也让苏启航这制衣厂以极快的速度,招到了一大批的制衣熟练工。

  那些熟练工一来,制衣厂里边的生产量一下子就跟上来了。

  而苏启航这个才开办才半年多的制衣厂,现如今摇身一变,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一百多个帮工的大工厂了。

  同时,苏启航也把“嘉嘉”和“嘉牌”两个商标,进行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