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这江山是本宫的了第76节(2 / 2)


  这件事办得很急,但等各地官员的自陈折子入京,也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了。眼看着奏折流水一般送入宫中,官员们从一开始的惊惶无措,到现在已经开始淡定。而最后朝廷给出的处罚,果然也不重,仅仅只是按照不法收入的数额,分档次缴纳罚款。

  罚款虽然还没有完全收上来,但朝廷已经颁发了新的规章。

  首先是大幅提升了官员们的待遇,原本没有算在薪俸里的食料、冰、炭、职田等收入,都算了进来,算是过了明路。但是名下的人口免役、田地免税的优待,却被取消了。

  后面这一条是贺星回提的,因为科举制度才刚实行了没多少年,这件事也根本没有写入明文之中,不过是下面的人暗箱操作,所以尽管很多人都不满意,却也无可奈何。

  特别是现在,他们先犯了错,就更没有讨价还价的立场了。

  当然,就算朝廷免除了徭役和赋税的优待,他们也依然有办法逃避,那就是隐民隐田。贺星回很清楚这一点,不过暂时还没有到处理的时候,便也轻轻放过。

  规章后面就是密密麻麻的条款,详细规定了各项贪污、腐败、渎职的罪名,以及惩罚力度。一经发现,最轻都是夺官,最重则是抄家杀头。光是写在纸上,就让人觉得背后寒毛直竖。

  除此之外,据说朝廷还打算出台一份基层办事的收费标准,不过目前尚在商讨之中。

  而在这些规章之外,还另外有一份皇后的明旨,称体谅众多老臣不易,推迟了早朝时间,夏日为辰时正,冬日为巳时初。不过同时也规定,工作期间,无故不得随意进出,若需要出门办事,必须要有各部主官的签条。

  虽然贪腐的惩罚有点吓人,罚款也令人肉痛,但总体来说,一条条都是好消息,很快略有些浮动的人心就重新安稳了下来。

  就说朝廷不可能真的将他们处置了,否则靠谁来办事?

  但实际上,贺星回此刻,正沉着脸将一摞奏折丢到了重臣们的脚边,“诸位都看看吧,这就是朝廷优容的结果。”

  韩青已经在贺星回下旨挽留之后,又回到了朝堂上。经过了这件事,他的心态依旧十分平和,闻言便弯腰捡起一本奏折,翻开来看。其他人见状,只能跟着照做。

  而看完奏折中的内容,他们也就明白贺星回为什么那么生气了。

  这都是各地官员刚刚送到的自陈折子,在这些奏折里,他们简直清廉如水,两袖清风,是朝堂上一股不一样的清流。

  这根本不是自陈,而是自辨。不仅自辨,还在奏折里诉苦,每一份奏折里都充斥着各种困难,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也就解释了他们为什么那么清廉——穷乡僻壤根本刮不出油水,还等着朝廷赈济呢!

  “只看这些奏折,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不是我大越的地方官员,而是正在不毛之地开荒呢!”贺星回讽刺道,“这就是诸位说的处理好了?”

  重臣们一个个脸上都火辣辣的。毕竟这些地方官员,不是自家子侄就是门生故吏,都是在他们的支持下出仕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地方官员都如此,大部分都还算老实。但正因如此,这些就更令人生气了。

  耍这种小聪明,真以为没人能看出来吗?殊不知在上位者眼里,他们的心思已经再明显不过。这种感觉,就像是大人看到孩子装病不想上课,或是没有完成作业撒谎,又或是做错了事欲盖弥彰……叫人既好气又好笑。

  可现在这件事,明显并不是他们能抵赖的,贺星回网开一面,却得到这样的结果,又怎么能不生气?

  但贺星回的话还没说完,“我这里还有另一份东西,你们也看看。春来。”

  春来应声走下来,挨个给重臣们发了一张纸。他们低头一看,果不其然,上面写的是这些自辨官员实际的不法收入。虽然只有一个数字,但是众人相信,这绝不是贺星回自己编出来的。

  她掌权一年,谁知道这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查的?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察觉,可见事情办得十分隐秘,而这些事情,之前又没怎么遮掩过,能够拿到这些数据,并不令人惊奇。

  对比这上面的数字,再看看他们的自辨折子,贺星回气到摔奏折,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贺星回给他们看这些的目的,众人也都猜到了。这样的臣子,她肯定是不能留的,现在就是提前给他们打个招呼,让他们知道她发作是有正当理由的。

  面子已经给了,既然对方不要,她当然就不客气地直接打脸了。

  果然等他们看完了,贺星回便道,“放心,朕既然已经说过既往不咎,就不会再用贪腐的罪名处置他们。”说着又转向瞿英,“瞿卿,你是吏部尚书,此事就交给你去斟酌,尽快处理。”

  “陛下,臣以为,此事宜缓不宜急。”瞿英上前道,“若是太过仓促,难免让其他人生疑,不如徐徐图之。”

  “哦?”贺星回道,“听起来,瞿卿似乎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是。”瞿英道,“臣这几日一直在想,这些官员们之所以如此散漫,如此肆无忌惮,终究还是因为朝廷管得太宽松的缘故。因此,臣正要面陈陛下,打算定期在吏部展开考试,让各州县、各部门官员接受考核。考核为上等者晋升,考核为下等者贬谪或夺官。如此,想来官员们会更加警醒。”

  其实以前,吏部对这些官员也是有考核的,只不过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考核的结果也往往是人情大于实绩。换言之,只要靠山够硬,就不用担心考核结果。

  这样的考核,自然是没有任何威慑力的,改革势在必行。

  贺星回听得点头,又问,“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虽然不知道瞿英是正好想到了,还是提前跟贺星回商量好的,但他在这个时候提起此事,就是打算在之后的考核之中,把这一批“清廉如水”的官员给淘汰了。

  莫说这个考核他们挑不出问题,就算能挑,也不是现在,于是纷纷称善。

  贺星回见无人反对,便道,“那就年底召他们入京吧,在那之前,先让京官们考一遍。”

  这事就算定下来了,接下来出列的,却是新任的户部尚书朱明——中书省扩员之后,跟瞿英一起入朝的几位寒门名士,也都各自升了官,其中升得最高的就是朱明,因为他擅长商业,正好户部最近都在忙互市的事,便充任了户部的主官,因为资历不足,挂了个暂代的名,等过两年就能摘掉了。

  平心而论,朱明如今要面对的情况,可比严文渊那时候好多了。

  先是商人们购买地皮的款项入库,现在又陆续收上来大笔的罚款,大致上已经足够平掉之前超额花出的部分。而且往后,除了原本的岁入之外,工厂和互市每年也都有一笔税收交上来,按理说,作为户部尚书,应该可以轻松一些。

  然而朱明重新算了一笔账之后,就怎么都睡不着了。

  此刻,他看起来就有几分憔悴,对贺星回道,“臣最近正在计算明年的开支和岁入。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明年的岁入会有大幅增加,但支出也同样增加了许多。特别是这高薪养廉之策,所费钱财是之前的两倍,照这么算,岁入依旧不能覆盖支出,还是会出现亏空。”

  贺星回已经算是很能赚钱了,短短一年时间,几次出手,就顺利地填补了国库的亏空,还增加了不少收入。

  但是朱明也算是看出来了,他们这位陛下,同样也很擅长花钱。

  所以虽然那已经是明年的事,但他也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总不能等到明年没钱的时候,再来哭穷吧?

  “原来是这事。”贺星回闻言笑道,“正好,朕也有一个好消息,要与诸卿分享。阿蛮,让人把东西抬上来吧。”

  最近阿蛮的护卫队又扩大了一些,已经完全接手了贺星回近身护卫的事。她闻言便往后走,不一会儿,就有一群女兵,手捧木匣鱼贯而入。又有人抬上来一张桌子,女兵们便将手中的匣子放在桌上。

  “最近皇庄正好在收获今年的作物,这就是那边送来的。”贺星回兴致很好地站起身走下来,从匣子里抓起一把稻谷,对众人道,“诸卿且看,这就是皇庄今年的收获,这些作物都经过了数十次的改良,不仅更加颗粒饱满、味道更加香甜,产量也有所提升。”

  众人听到最后一句,才纷纷上前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