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第90节(1 / 2)





  他便是再厉害,也不能改变动物自身的生育系统。而且林立文只是告诉阿康他们,如何促进牛羊多生快长。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最后竟然会被传成现在这样。

  “哈哈哈!即便如此,大郎也好生厉害了!”闫刺史大笑道。

  “此次还需要大人助我,将啤酒糟的处理和对家畜的饲喂方法,教授给到老百姓们,勿要造成浪费。”林立文又将话题给拐了回来。

  “没问题!大郎只管放手去做便是。”这是给西州百姓造福,对闫刺史的政绩也是有帮助的,他自是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只是答应完这事后,闫刺史又向林立文询问起了另外一件事:“大郎,你可还会养马?”

  面对闫刺史充满希冀的眼光,林立文却摇了摇头:“我不会。”

  闫刺史愣住了:“大郎竟不会养马?”

  牛羊猪,鸡鸭鹅……这些林立文都表现出了他善养殖的能力。因而闫刺史很是不理解,为何林立文却不会养马。

  然林立文是真不会养马。

  马作为战场上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资,朝廷对其的重视程度便可想而知。因此即便是在养殖业极其落后的时下,有着大片的肥沃草原,十分适宜养殖马匹的西州,由官府管控的马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了。

  甚至为了增加马匹数量,朝廷还十分鼓励老百姓养马,并且为此还出现了跟马有关的一系列马政。

  可是现代与古代不同。

  古代的马因为脚程快,耐力强,是战场上必不可少的装备,因而马的地位极高。可在现代,有各种更为方便快速的车辆和机械出现后,原本马身上那些最主要的用途便彻底被取代了。

  也不是说现代没有养马的了,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娱乐爱好而养殖。而且还是属于有钱人才会去消费的那一波,对于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马已经很远离他们的生活了。

  在这种情况下,林立文自是不可能费心去学有关马的养殖技术。

  这些事情是不能对闫刺史直接说的,林立文便只能一脸无奈的说道:“说来惭愧,我第一次见到马,还是圣上派遣使者让我进京面圣时。”

  以前连见都未曾见过,林立文不会养殖马便也就不奇怪了。

  “唉,可惜了。”闫刺史叹气道:“算算时日,圣上此时应该差不多能收到文书了吧?也不知晓,大郎还能在我西州待上多少时日……当真让我很是不舍啊!”

  从过去的吉州和牧州来看,林立文都是在第二年完成当地的任务后,很快便被永兴帝召回了京城。

  而林立文来到西州,也已经接近两年了。至于他的任务,西州小麦亩产量的增长也已经完成。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待到永兴帝收到从西州汇报上去的文书后,距离林立文回京的时日便不远了。

  但要是林立文会养马的话,那么闫刺史便能将林立文继续留在他这西州了。

  林立文也知晓自己是不可能长留在一个地方的,因此不管去到哪,他都是抓紧了时间去做事。

  第112章 抢人

  自从初雪落下,西州的天气便越发的寒冷。而且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冬天还格外的多寒风。

  寒风一吹,冷得便更刺骨了。

  因而最近去酒坊做工的那汉子们戴上了暖耳,用以抵挡来回路上的寒风。而没能去酒坊做事的妇人们最近也不得闲,

  “鱼娘,娘要出去听学了。今日雪大,你在家中好生看顾好弟妹,勿要让他们出门戏耍。”妇人一边往头上戴好帽套,一边交代家中最大的闺女。

  妇人嘴里的听学,是因为那位林大郎近日又派遣衙役们下乡。

  原本听课都是家中汉子们去的,但是近来那些商者招短工要的也较多,村中但凡能动起来的汉子们都去找了短工做了。白日里家中剩下的,便只有她们这些妇人。

  做短工能挣钱,可听课学的也是长久的本事。

  尤其是这些衙役们还都是从林大郎那里学的极为实用的好本事。而且他们这次分组下乡,是常驻某个村里正家,每日里都会给大家教授不同的农事技巧。

  一般多为两人一组,可以交换着讲解。且在教授过程中,百姓们若是有农事上不懂之处,也可直接提问。

  这些衙役们能解答的便尽力解答,解答不出来的便让提问的村民去自家里正做上登记。而衙役们可以不识字,但是里正这一职位因为要负责协助官府征收赋税,以及平日里还要给村民们开具开荒文书等,因此对各村里正任职要求里,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能识字。

  待到衙役们教授完后,他们会将村民们留在里正那里的有关于农事上的问题收集带走。然后交至县衙,再由县令派人将各村收集来的问题做统计,最后再遣人送去府城屯田司,交于林立文解答。

  妇人们既不用出村远行,而且都是跟自家村里相熟的人扎堆在一块学习,也就没那么讲究男女之嫌了。

  最近这两日,衙役们主要讲的便是啤酒糟的处理和对家畜的饲喂方法,以及如何使得母猪多胎高产等技术……

  前面两项还好,属于比较简单的。而母猪多胎高产这一块光是理论知识背熟还不够,一些实践经验也很重要。

  只是林立文知晓他在西州能待的时间可能不长了,因而他只能抓紧现在还能留在西州的日子,先将理论上的知识教授给到大家。

  这样的话,日后若是遇到养殖上的一些困难,他们不至于连问题出在哪都不知晓。而且理论知识在,找寻出合适的解决办法也能有方向可寻。

  衙役们在教授老百姓时,也会格外对大家说清楚理论和实践时的那些差异。这样便可以避免,大家盲目的搞大规模养殖。

  其实这也是林立文对自己可能即将离开西州一事而过于担忧了些,因为按照时下西州老百姓的条件来讲,他们便是想搞大规模养殖场也没几个人能有这条件。

  “三嫂,快过来这里!”妇人交代完大闺女渔娘后,便匆匆忙忙的赶去了里正家听学。然她到时,里正家那临时搭建起来用以听学的大院子里,已经挤满了坐着的人。

  得亏她一堂妯娌与她关系素来要好,今日也是早早的就到了,占据了一个好位置不说,还帮她也站了个能坐的地方。

  妇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从拥挤的人群挤到了里面来。

  “今日怎来得这般晚?”妯娌问道。

  妇人:“今日一早,我家那汉子前脚刚走,后脚往年与我家置换粮食的人来了……我便晚了些时间。”

  一般情况下,如妇人嘴里说的跟老百姓置换粮食的人,指的便是一些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