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第50节(1 / 2)





  但也有一些人,此刻还是说道:“这棉苗是看着长得不错,但是后面到底能不能有收成,还不知晓呢!就咱们这里的天气,秋季也干旱,再者这霜冻一来,晚上天更冷得厉害,往年咱们地里所种的好些庄稼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遭不住的!”

  这话也算说得有几分的道理,于是原本因为没有报名而羡慕且心生了丝悔意者,心绪便又平复了些。

  对哦,棉花出苗成功不等于种植成功。具体如何,还是得要等到棉花成功收获了才能算数。

  但那些前去学习了棉苗培育者却不认同,他们此次在官田那边待了一个来月的时间,可不光只是学了棉苗的培育,连带着后面的棉花整个种植过程所需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也一起学了。甚至还有棉花不能在同一片地里持续连作,但是可配合高粱,大豆,或者是麦子等进行轮作等农业知识也都学了。

  所以他们便开始反驳道:“你们知道么?这次教授我们棉花种植的林大人,便是教会大家开荒和火炕的林大郎!”

  反正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林立文在北地吉州的老百姓嘴里,也有了专属称呼“大郎”。所以若说林大人是谁,他们不一定知晓。但是林大郎,他们却是知晓的。

  可赵主事之前前来村里对老百姓们推广棉花种植时,作为屯田司旗下,林立文所直管的下属官员,他是绝对没法大着胆子对着村民们,一口一个大“大郎”这样子去称呼林立文的。

  于是村民们便都不知晓,林立文原来就是他们的“大郎”。

  所以这话一出来,人群便开始闹腾起来。

  “我并不知他是大郎啊!”

  “正是!当初那位主事大人来村里时,怎的也不早说是大郎……”

  “就是,他若早说了这林大人便是大郎,我这次肯定愿意报名的!”刚刚才说了棉苗瞧着好,但棉苗不一定能种植成功的那些人,此刻一个个脸上全是懊悔了。

  偏那些报名了棉花种植者还又说道:“且这些事情,大郎也早就与我们说了……他说我们周北虽然春秋季干旱,土壤疏松,但是白日光照足,所以反而更能种植出上等的好棉花来。便是后面秋季的霜冻,可那时候棉花基本已经成熟采摘起来了,这时即便遇上了些许,那也是无妨的。”

  第64章 丰收与购物

  忙完周北县棉花的育苗移栽事情后,林立文便带着林老二,去往其余十一个县城进行巡查。

  因为林立文先设农事班培训,再让当地选来参加农事培训完毕后的种田好手,与周北县这边一样,对参与试种棉花的老百姓进行统一教授培训。于是整体来讲,这十一个县城的棉花育苗移栽一事,也办得很是成功。

  便是后续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因着这些村民们本就是常年种地者,再者他们还参与了学习,且林立文还又安排这些曾经教授过大家的官田好手,时常下到每一个村里去对各棉地巡查和帮助。

  于是,吉州这十二个县城所种植的棉花,基本都能如林立文所预期的那般,逐渐的成长起来了。

  再一眨眼,感觉也就一瞬间的时间,这十二个县城里的棉花便逐渐开始成熟了起来。

  当棉地开始逐渐变白了的那一刻,几乎整个吉州的老百姓都沸腾了起来。那些没有报名种植棉花者懊悔不已,而那些参与种植了棉花的老百姓,一面欢喜地里棉花的成熟,一面后悔当初报名种植的数量过少。

  然后在欢喜和懊悔这两种情绪不停的交加时,这些家里有种植棉花的老百姓们开始拿上衣被等物,前往自家的棉地里去驻守了。

  毕竟北地棉价历来高昂,若有那瞧着棉花成熟者暗自起了贪恋,抹黑跑去地里将其偷走,他们怕是会被气到捶足顿胸!

  于是吉州这边,凡是有棉地的地方,都开始陆续搭建起了一座小小的稻草屋。这稻草屋从白日到晚上,日夜不停歇的都会有人住在里面守着棉地。

  至于吃食等物,都是家里人给他们捎带过来的。

  “老者,你家这地里的棉花可愿售卖?”一穿着体面,驾着牛车而来的城中富户,此刻便站立在一座稻草屋前,朝从里面正探出个脑袋的农家老汉询问道。

  自打棉地里的棉花成熟开始,不单单是村民们被吸引了,便是城里那些有钱人,也都被吸引了过来。

  吉州这地一直以来饱受无棉可用的痛苦,而去年林立文在官田试种成功的那些,却因为要充入国库,使得他们也无法购买。

  因此那些人担心老百姓种植的棉花最后也会是这么一个结果,便早早的前来地里询问购买了。

  只要能将棉花买到手,后面纺织制衣等事,就不用担心了。

  所以这段时间,吉州辖下这十二个县城但凡有种植棉花的地方,这种场景就不要太常见了。

  这农家老汉显然也是早习惯了这种场景,一边与对方报了一个价格,一边还说道:“棉籽我们是要留种的,等下给你采摘了会将其去掉再称重……”

  大郎也是与他们说了,留种的重要性。而这第一批棉花质量最佳,种子自然也是最为壮硕的。他们若来年还要种植棉花的话,最好就将其留下。

  至于去棉籽的工具,大家制作不起轧花机。但是大郎却已经使人教会大家制作出一简单的去棉籽农具,家家户户也早就制作出来并且试过了,很是好使。

  对老汉要留下棉籽这事,富户并不在意。他又不种地,这棉籽拿回去作用也不大。只是这棉花的价格,富户显然有些觉得贵了,便询问老者能否少点。

  哪知这老汉还委实难搞,不肯少钱还直说道:“大家都这个价格呢!而且大郎都说了,棉花是第一批采摘质量为最佳……你现在买,那就是头批棉!而且这棉花的质量你也瞧得见,可都是上上好的棉花。便是往年那些从南方运输过来的,也断没有我家这棉花质量佳……”

  便是这价格,大郎也早就在使人教授育苗时便与大家都说了往年吉州的棉价。并且还说,他们今年第一批跟随官府试种棉花的,这部分红利是可以吃到的。

  当时大家听闻时,心中委实跟着激动了几分。待等回到家时,与家里人一说,家中老者都让大家勿要对外去宣扬。毕竟他们跟随大郎种植棉花一事,已经遭了大家的羡慕了。若还把大郎说的这些话宣扬出去,那可就不是羡慕,而是嫉妒与眼红了。

  因而此刻的老者对所报棉花价格也是格外的稳得住,一副完全不担心今年棉花价高会因此售卖不出去的做派。

  富户找来棉地里购买,为的也有能便宜一些的意思。见着老者实在不肯少,他便走向下一片棉地询问。结果,得来的还是跟之前的老者一般无二的回答。且他后面还一连询问了几家棉地,得到的都是如此的回答。

  最后没了办法,富户只能又折回来,想与第一家老者购买。毕竟这一片棉地瞧下来,棉花质量基本相差不大,但要论种植数量,还是第一家种植的棉地最多。

  富户不缺钱,家里人口又多,便想多买些。

  哪知等到他再折回去时,却已经有了一辆牛车停在棉地前面了。显然对方并未向他这样犹豫,而是问了价格便直接购买了。故之前那老者,此刻已经带着他家里人在地里开始采摘起来了。

  对方则坐在牛车上,一边耐心的等待着。瞧见富户过来,对方还微笑着打了个招呼:“你也是来买棉花的啊?”

  富户心中对此懊悔到不行,面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与对方回应了一下。便快速的调转头,赶紧去找其他棉地去购买了。

  他怕自己再慢上一步,后面那些种植的较少地里的棉花也购买不到了!

  ……

  如这般的情景,一直持续了一个来月。直到吉州这十二县城地里的棉花最后一批也采摘完毕,这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