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66章(1 / 2)





  日本方面新的条件传到白宫的时候,所罗门气得摔掉了电话。而这仅仅是开始而已,当小泉代表变本加厉,要求两国结盟的时候,美国人完全被激怒了,上至代总统所罗门下至普通的议员,无不拍桌子痛骂日本无耻。

  小泉这么做确实够无耻的,但是美国人卵子被对方捏在手中,却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于是,当小泉代表提出要和美国共同治理东南亚,愿意放弃对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的占领时,美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了拒绝的可能。

  小泉这一手可谓又击中了美国的痛脚。美国为什么愿意在亚洲付出这许多,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维系国家利益也就是那些大资本家的利益。换一个角度,美国已经在亚洲付出这许多了,可是回报却遥遥无期,这已经引起了那些大资本家的极度不满。这个时候,日本愿意拱手让出澳洲甚至新几内亚和菲律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美国政治家和将军们的虚荣心,而且也使得那些大资本家看到了收回成本甚至大赚一笔的希望。如此,即使所罗门不想答应,为那些大资本家所迫,他也只能选择签字。

  第2842章 匪夷所思

  一方面利用穿越者的优势牢牢的掌握谈判主动权,让美国人欲罢不能,另一方面,小泉敏一郎在新加坡盛情款待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澳联军将军战俘,对他们展开了攻心战术。

  谢伯顿之败对麦克阿瑟的打击是巨大的。本来胜利在望,下一刻却成了阶下囚,个中滋味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应该是了解麦克阿瑟的心理状态,在刚开始接触时,小泉敏一郎只字不提有关战争的事情,只是招待他们吃喝或者散心游玩。且,似乎真将他们当做了朋友一样,还带他们去参观了新加坡一带的兵工厂以及造船厂。

  不得不承认的是,小泉选择新加坡落脚,以整个南亚为资源供给地打造日本本土外的国家兵器,这一招棋真的很高明。这不,尽管中国处处设置壁垒,将苏门答腊岛夺走了大半,又几乎兵临新加坡城下,可是东南亚日军还是获得了足够的发展机会。其实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已经超过了日本本土。

  经谢伯顿之败,麦克阿瑟一下子似乎老了十岁。不过,尽管身心俱受重创,但是他头脑还是保持着清醒的,对小泉的这种做派也就看得很透。当晚上他的手下(不知出于何故,小泉并没有将他们分开,而是将他们软禁在一起)讨论日本人居心何在的时候,他一句话就道破了小泉的用心:“日本人应该是想求和了。”

  麦克阿瑟的话震惊了所有人,震惊之后,众人有窃喜者,也有忧虑者,但总体而言,他们紧绷的心弦皆有所放松,毕竟,这意味着他们也许不会被日本人处死了。当然了,质疑者也不乏有之。

  面对质疑,麦克阿瑟解释道:“日本本土正在遭受中国军队的进攻,据说,中国军队对日本使用了超级炸弹,日本很多地方因此人畜皆亡,变成了不毛之地。不仅是日本本土,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和华北方面军也正面临中国优势兵力的围攻——中日之间的对抗,将会以日本大败亏输告终。你们想想,如果日本本土战败,中国有可能放过小泉敏一郎的东南亚日军吗?如果中国倾举国之兵来攻,小泉敏一郎抵挡得住吗?”

  “那他为什么还要进攻澳洲,要是我的话,我肯定会选择先夺回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西北部——”

  因为说了太多的话,麦克阿瑟的脸上刚泛起的一丝酡红迅速的消褪,美国老头闭上眼睛痛苦的道:“两个原因可以解释——一、日本需要澳洲的铁矿;二、相比中国军队,我们好打一些。”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对于军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了。那就是明明雄心千丈偏偏技不如人,结果只能眼睁睁的被鄙视。

  “政府会同意日本的要求吗?”集体沉默了片刻,有人问出了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

  “谁知道呢。”麦克阿瑟忽然显得意兴阑珊,长叹一口气,他道:“小泉敏一郎说他们总共俘获了我们十五万人,十五万人哪!”

  所有人脸上都是一热,然后又集体沉默了。

  墨尔本和谈后期,小泉敏一郎为了表示诚意,将麦克阿瑟等几个美军将领先行释放。在麦克阿瑟离开前,他专门为其举行送别宴会。在宴会上,他对麦克阿瑟道:“将军,您是一个值得尊敬和令人敬畏的对手,希望我们下一次见面是作为朋友而不是敌人,否则的话,我会寝食难安的。”

  麦克阿瑟等人此时已经知道美日两国正在进行谈判,而他以及其他被俘的近十五万官兵就是政府被迫向日本人低头的根本原因。发生这种事,诚军人最大的耻辱。当然了,美国人信奉活着才有希望,所以哪怕是心中吞了只苍蝇,在真正脱离日军的控制前,麦克阿瑟只能虚以委蛇(麦克阿瑟不知道,很快他就会和小泉再次会面,而届时他就不得再虚以委蛇了):“感谢阁下的盛情款待,如果有机会的话还请前往美国做客,届时,我会请阁下品尝地道的黑比诺葡萄酒。”

  在利用美军战俘促成美日和谈这件事上,小泉敏一郎是相当沾沾自喜的。一者为自己的机智,二者为自己对世界大局的掌握(他甚至以为,只要将美国成功的拉上对华战车,那么就能彻底改变二战的世界格局,从而为日本赢得再次崛起的机会。至于能否成功,因为有十五万美国战俘在手,他却是一点都不担心)。他却不想想,从一心想要打倒美国到不得不主动向美国求和,他其实已经背弃了自己最初的理想。这已经算是典型的出尔反尔的小人行径了。

  有关美日正在墨尔本进行秘密谈判的事情,中国中央情报局直到麦克阿瑟等人被放回去以后才得知。而因为在澳洲的情报员根本无法提供有关谈判的任何资料,所以并没有引起木剑蝶的注意,自然也就没有汇报给欧阳云。

  目光重新转到中国战场,在欧阳云召集张少帅和李铁书还有单人雄召开那次会议后,中国军队立刻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因为日军的刻意放弃,短短两个星期,中国军队就光复了察哈尔大部、热河大部以及辽宁部分地区,兵逼锦州。

  在锦州,张少帅的第八集团军遭遇到了冈村宁次的华北方面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围绕着锦州展开决战,在单人雄的第三方面军从葫芦岛方向包抄过来之后,冈村宁次担心被围,明智的选择撤退,和山田乙三留在鞍山的三个师团的关东军合兵一处,随即据守营鞍辽防线。

  锦州打得火热的时候,吉林长春,丁一已经和张旭云所部合兵一处,而他们随即遭到了优势日军的包围。

  按照丁一最初的想法,他是想挑出长春战圈,从而在外围寻找机会的。只是,因为在后面的长春守卫战中接二连三的出现了日本解放军小单位集体叛逃的事件,为了不让长春重新落到日军手中,他只能选择和张旭云统帅的日本解放军东北方面军合兵一处。

  丁一这么选择固然是因为情势所逼,另外的原因是:一、王长运率领的伞兵部队主力和蒙古集团军以及远东军团已经取得了哈尔滨战役的胜利,正在南进;二、李铁书的第二集团军正在东海舰队的帮助下进攻大连。他只要坚持到这两部援军杀到,那么吉林乃至整个东北战局就会是另外一副模样。

  第2843章 压榨日本元气

  对于能否在援军到来之前守住长春,因为多了来自海航部队的空中援助,丁一显得信心十足。只是,随着1945年盛夏的到来,当天气开始持续维系在二十摄氏度以上的时候,一件令他头痛万分的事情出现了。因为将近两个星期的持续战斗导致攻守双方都出现了大量的人员死亡,这些死者绝大部分都没能得到收敛,现在开始腐烂变质,丁一不得不担心会不会发生瘟疫。

  相关情况被反应到欧阳云那里,欧阳云不敢掉以轻心,立刻命令铁林飞从全国各地调集药品并空投进长春战区,同时,他催促第二、第三、第八集团军,要求他们加快进攻节奏,务必在十月底将日军悉数赶出中国大地。

  1945年八月底的一天,就在小泉代表和美国代表开始在墨尔本签署密约的时候,长春附近,中日两国军队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大战。之所以冠之以史无前例,盖因为这场以争夺长春为目的的战役,中日双方一共投入了超过三百万的军队,双方在长春、扶余、沈阳、通辽和大连五个战场展开激烈厮杀,每天都会造成成千上万的两国士兵战死。

  不仅在中国战场,为了给日军制造麻烦,以缓解丁一所部的压力,欧阳云还给陈策和白崇禧下令,要求他们现阶段加强在日本本土的攻势。

  计算时间,中国军队从出兵鹿儿岛开始,踏上日本本土已经快要四个月了。但是令国人大失所望的是,迄今为止,中国军队并未能在日本本土取得实质性进展,这让那些急于看到日本亡国,裕仁变成丧家犬的国人极为不满,一度甚至爆发了游行示威,要求最高统帅部换掉陈策为首的指挥层。

  琉球集团军以及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本土的表现确实拙劣,不过这却不是一线官兵懈怠所致,而是欧阳云的命令。

  从日本开始在本土大规模招募军队并源源不断的运往朝鲜开始,欧阳云便命令陈策放慢了进攻节奏,而他这么做的原因,是看到了将日军有生力量消灭在朝鲜战场上的希望。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日本政府想要在最后的时刻进行垂死挣扎,因为缺少生力军,那也未必就能给中国进攻日本本土的军队制造太多的麻烦。

  对欧阳云的这个意图,陈策和白崇禧其实都相当的不以为然。他们不是欧阳云那样的穿越者,也就看不到几十年甚至百十年之后的事情,自然也不会想到现在的“亲密盟友”会有一天变成中国最强大的敌人。再者,经历的战事多了,看多了死亡,他们对军人战死在沙场早看得淡了,甚至认为这是军人最佳的归宿。所以在他们看来只要能达成目的,多死一些人和少死一些人并无太大区别。

  当然了,欧阳云是最高统帅,对于最高统帅的命令,即使他们有所质疑,却也只能去认真执行。

  之前,攻日部队因为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一直不能尽情发挥,这个时候忽然接到作战命令,上至陈策、白崇禧,下至普通的士兵,一下子全部疯了。

  就在欧阳云命令下达的当天,琉球集团军大约一个师零一个旅的先头部队在大约一个航空师规模的轰炸机掩护下狂飙一百千米,一下子打到了熊本。

  中国军队不动则已,一动势若风火,这惊吓到了日本政府。当天,裕仁紧急召见东条英机,向他问询。

  因为东条浩二的原因,再次上台的东条英机和之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不仅军事上屡有建设性举措,在民生政治上也有不少创举,乃至于他的死对头石原莞尔现在也不得不承认“东条君长进了,也许真能够带领日本走出当前困境”。

  东条的优异表现令他赢得了裕仁的信任,这也是裕仁一听说鹿儿岛前线有变就立刻召见他觐见的原因。

  裕仁有所不知,东条英机刚接到前线战报的时候和他的反应没有二致也是惊慌失措,认为支那军队终于要发动全面攻势了。而他之所以能以平静的表情面对裕仁,却是觐见之前经过侄子东条浩二的一翻开解,听进了后者关于当前战局的分析,笃定这只是支那军队为策应中国东北战局所做的应变,这才能够保持正常心态。

  “你是说支那军队这么做只是为策应东北战场,可是,如果因为前线部队抵抗不力导致支那军队真的展开攻势呢?”裕仁并不是军事上的白痴,东条照抄自侄子的回答并不能令他满意,他追问道。

  “陛下,不会有这种事发生的。虽说我们将部队主力悉数移往朝鲜,可是在本土我们依旧有超过三百万的军队,而且只要您同意,我还能在一个星期内组织起超过五百万的军队。陛下,为了捍卫您和大日本帝国的荣誉,我们的士兵可是随时都能和支那士兵同归于尽的。支那军在鹿儿岛总共不过二十余万的军队,他们经得起这种消耗吗?所以,您完全无需担心。”

  东条的这个答复却不能令裕仁满意,因为后者清楚那所谓的五百万军队究竟是什么玩意。他皱眉道:“我不需要假设,现在支那军已经攻克了熊本,对此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没有?熊本之后,支那军队肯定要进攻佐贺,那里之前可是我们的重要军港,支那军如果占领那里的话,将意味着他们就多了一座军事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