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91章(1 / 2)





  这个时候的德国人不管其政治立场如何,他们确实有骄傲的资本,所以,哪怕有人心中觉得已国的火箭可能真正不如中国的导弹,但是碍于军人的自尊,他们也绝不愿意表现出来。况且绝大多数人心中都存在着这样的侥幸想法,之前他们之所以会被中国人打败不是他们的装备和战术不如对方而是因为该死的运气。“运气不可能永远都眷顾中国人吧?”不少人心中这样想着,便更加期待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洗刷掉被中国人强行压上的耻辱。

  德国火箭人磨枪霍霍准备拿苏俄人的炮兵部队做他们正名的基石,苏俄人对此并不是毫无知觉。苏俄人的重工业基地就毁在德国人火箭密集攻击上,所以对于德国人的火箭部队,苏俄军政部门从上至下都十分的重视,一直将搜集该部队情报作为情报工作的第一要务。然而,正是因为情报搜集得格外齐全,令苏俄人认识到了v3火箭的不足之处,所以在将炮兵分置于若干个阵地以后,苏俄人以为即使德国人会使用火箭攻击他们的炮兵也不可能造成太大的损失。

  这当然是个错误的认识。好了,当德国人的火箭集群攻击如期来临时,苏俄人再想进行调整已经晚了。v3火箭的准头其实并没有因为德国火箭兵战斗意志的提升而有所改变,只是因为德国人舍得投入一次性就投入了超过一千枚的v3火箭,所以还是对苏俄人的炮兵集群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单纯以代价计,v3火箭一枚的造价就抵得上苏俄人三门150毫米口径的重炮,而因为德国人平均发射五枚火箭才能炸毁苏俄人的一门火炮,所以德国人用火箭攻击苏俄人的炮兵其实是极不划算的。当然了,如果计算进战略价值,德国人和苏俄人都不会认为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交易。德国人现在家大业大根本就不在乎这一点损耗,而苏俄人却是落魄潦倒,这点炮兵说不定就是他们手中最后的一点了。

  铁木辛哥本来卯足了劲正准备等炮火准备完成以后发动地面攻势呢,后方的炮兵各部队却相继传来噩耗,他在第一时间下达了停止炮击立刻转移的命令以后,目光看向面前那台专线电话,做个深呼吸以后毅然拿了起来。

  苏俄炮兵遭到德国火箭攻击五分钟之后,张自忠就接到了相关情报。张自忠命令情报部分密集关注前线战事,是因为他既希望通过这场决战持续消耗苏俄人的实力,同时又得防备苏俄方面出现崩盘。因为他很清楚以远东远征军的实力,单独对付德国人根本没有胜算。所以虽然他心中其实防备苏俄人更多一些,更希望苏俄人遭到的打击更沉重一些最好是永世不得翻身,但是同时他也必须保证在远征军加入的时候能够保持对德国人的微弱优势。

  张自忠这么做其实是违背最高统帅部苏俄战场策略精神的,但是他执意这么做,别说最高统帅部对此并不知情,便是知情相信也没人会说三道四。“现在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这场世纪大战,而应该放得更长远一些。战争的本质固然是破坏,但是对于我们已经破落的国家而言未必就不是一次重生的机会”——这是欧阳云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说的话。再加上联合政府和最高统帅部这段时间做的很多事都有点为称霸亚洲甚至称霸世界奠基夯石的意思,所以只要不是那种二货,那么就不会有人站出来指责张自忠这么做破坏了盟军统一战线或者中苏友谊云云。

  铁木辛哥和张自忠之间的专线电话是临时设置的,提议者正是铁木辛哥。苏俄人倒不担心张自忠会在这种时候落井下石,在被迫接受将远东地区归还给中国的事实以后,他以为中国政府要想完全接受远东地区就不得不寻求苏俄政府的帮助,所以认为中国人哪怕从这一点出发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做出背盟之举。

  张自忠这个时候正在关注有关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的最新情报,专线电话响起,他将手上的电文放下对左右道:“俄国人撑不住了。”担任翻译的军官拿起电话,那边立刻响起铁木辛哥连珠炮般的声音。

  “铁木辛哥元帅说他们的炮兵阵地受到了火箭攻击,希望我们能够出动导弹部队予以反制。他说他们炮兵的损失现在已经超过了六个团,如果损失超过十个团,那么他就不得不考虑让炮兵撤到安全地区了。”

  张自忠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认真的想了想才斯斯然的道:“告诉铁木辛哥元帅,我们愿意立刻让导弹部队进行反制。但是请他们的炮兵再坚持一回,因为我们需要核实德军火箭阵地的方位!”然后他问旁边的副参谋长薛涛万:“铁木辛哥说的属实吗?你立刻核实一下。”

  薛涛万的工作效率很高,十分钟过后他汇报道:“情况属实,苏俄炮兵阵地一共有十三处遭到了火箭攻击,其中八处损失较大。”

  “很好!”张自忠道:“老实人应该得到奖励,立刻给我接王成义的电话。”

  从铁木辛哥给张自忠去电话到王成义的二炮对德国火箭部队展开反制,前后历时不过半个小时左右,然而就是这半个小时,却令苏俄炮兵又损失了超过一百门的火炮。于是,在接到报告获悉德国人的火箭终于停止发射以后,铁木辛哥的脸色不见一丝好转,反而变得更加的阴沉起来。

  第2561章 动员

  铁木辛哥并不了解火箭和导弹的作战特点,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中国人在故意拖延时间,这才使得已方炮兵部队损失增大。“我会向总书记报告这件事的!中国人必然要为今天的懈怠付出代价!”他心中如此恨恨的想着,然后对通讯参谋道:“给中国人去电,就说我们已经发动进攻了,请他们如期在半个小时以后展开!”稍停,他对左右道:“校表,现在是八点五十五分,五分钟以后发动攻势!”

  按照铁木辛哥和张自忠昨晚完成的约定,苏俄红军西南方面军(这其实也是苏俄军队最后的生力军)将从东北三个方向首先向德军发起进攻,半个小时以后,远东远征军包括所辖的联合军将在东边和东南方向展开,同时对德军发动攻势。

  远征军司令部八点五十八分收到了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九点钟整,张自忠在电话里要求前线各部队指挥官进行校表,然后宣布在九点二十五分发动攻势。一系列的命令传达下去,张自忠调整好心态,再次先后与王成义、蒋同敏还有陈冲通电话。

  铁木辛哥之所以同意西南方面军首攻一个最大的原因在于德国a集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作战单位第四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团都在萨比西北方向,而这里将由远征军负责展开攻击。在曼施坦因集中兵力伏击吃掉大野望的日本和平军第十四旅的时候,曼施坦因曾经寄希望用第四集团军的装甲单位咬住联合军然后聚歼之。然后虽然因为越南民族解放军军事顾问团的中国团长于正亮的坚决抵抗而未能得逞,但许是从轻而易举打垮朝鲜人和越南人的行动中尝到了甜头,曼施坦因非但没有解散这个装甲集群,反而命令第六集团军的所有装甲单位也归这个装甲集群指挥,等若是凭空硬造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纯装甲部队。

  对于德国人的这一举动,张自忠和铁木辛哥都一目了然。而因为手上有着相当可靠的反战车部队,所以张自忠并不担心直面德国人的装甲集群。至于后者则聪明的选择了间歇性失忆,在和前者讨论具体作战计划的时候根本就不提这件事情。

  张自忠的电话先打给陈冲,询问他搞清楚德军装甲集群的具体数量没有。

  “除掉德国人刻意隐藏的,共发现四式坦克六百余辆、五式坦克一百余辆、各型坦克歼击车三百余辆、装甲车和机枪突击车六百余辆。根据之前的侦察报告,我觉得这个数字差不多真实的反映了德军的装甲力量。”陈冲如此回答。

  张自忠手上也有一份德军装甲力量的侦察报告数据,他对照一下给陈冲答复:“很好,现在请你们密切关注德空军的动向。王成义的二炮现在还要帮助俄国人针制德军的火箭部队,我会让蒋同敏先带他的海东青打击德军的装甲集群。如果德军出动空军反压制的话,我希望你们能够将其拦截住!”

  陈冲保证:“我这边完全没有问题!”

  张自忠再联系王成义,询问了二炮反制德军火箭部队的战况以后向后者提出要求,要求他们预留出一定的作战部队以保证能在地面部队需要他们的时候予以支援:“……我们的火炮数量太少,我不想让他们过早的暴露在德国人面前,所以前期的火力压制我希望主要由陈冲和你们二炮提供。”

  此时德军的火箭部队其实已经完全被二炮给压制住了,所以王成义对新任务并无排斥。只是因为二炮补给困难(出于技术保密的考虑,二炮的补给由最高统帅部直接负责,并且不在苏俄境内包括远东地区设置补给点,直接由国内直飞补给),他担心可能会出现补给跟不上的情况所以建议控制支援规模。

  二炮的补给一直是个问题,张自忠也知道这一点。考虑到二炮现在事实上已经成了远征军最富威慑力的部队,只要它存在着就能给德国人足够的心理威慑,他转而降低要求,不再要求王成义必须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多大规模的支援,而是提出在需要他们出场的时候他们务必能华丽的现身。

  挂了王成义的电话,张自忠打给蒋同敏。后者显然已经迫不及待了,电话接通就大声道:“总司令,这是要开始了吗?”

  “是,部队准备得怎么样了?”

  “没有问题,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立刻就可以赶赴战场。兄弟们本来以为昨天能打一仗的,现在正憋着劲呢!”

  昨天德国人见机得早,在受到于正亮的顽强狙击以后选择了立刻撤退,结果让蒋同敏他们空跑一场。经过前段时间的实战磨合和体验,蒋同敏和他手下的兄弟们对于直升机反战车作战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们期待着再次的大展身手,所以对德国人的不配合相当的不满。在这三支具备相当反战车能力的部队里面,该部的战斗热情算是最高的。

  “好,记得将通话器随时开着,前线一有需要我会立刻通知你!”

  蒋同敏之后,张自忠又去电联合军军事顾问团,接通耿泽宝和他商量联合军的作战事宜。曼施坦因发起萨比突袭战本是想以联合军为突破口形成对中苏联军防线的突破的,他始料未及的是此战非但无功,反而让张自忠有机会弄清楚了联合军各军的实力。在张自忠心中,联合军本来属于炮灰,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却不堪大用。现在,因为日本和平军用出色的表现洗刷了关于“炮灰”的定义,他对联合军的使用也就有了更大的期待。

  再次询问了军事顾问团对各军的掌控情况,张自忠说道:“那么看来日本和平军、法国复国军都可以赋予一定强度的作战任务,其它的就放到不太紧要的地方担纲预备队好了。对于日本和平军和法国复国军的使用也要慎重。倒不是我不信任他们,实在是此战关系重大容不得一点马虎,所以如果有什么异常情况的话,我宁愿放弃一条进攻方向也不愿意战线上留下隐患——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我会加强监控的!”

  “好,祝胜利!”

  第2562章 中国人在哪里

  或许是因为并不是本土作战,不存在打败就要受失土之辱的心理压力;或许是因为之前在与德国人的较量中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所以远征军自上而下虽然十分看重接下来的决战但是普遍却没有紧张感。总体而言,相对于苏俄西南方面军的紧赶慢赶和德国人的严阵以待而言,中国远东远征军是以一种类似闲庭信步的姿态“悠悠然”的进入战场的。这和远征军主要由老兵组成也不无关系。在西北地区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战斗了那么多年,这些老兵早就习惯了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过活的战斗岁月。现在,他们的装备和待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还拥有那么多战斗力超强的支援部队。在他们眼中,德军也许要比日军更能战,但是再强能强得过37年时候的日军吗(当然,作为旁观者,我们有足够多的理由来否定这种说法。因为在后世军史学家眼中,日军比德军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然而考虑到37年时候中国军队特别是以二十九军为代表的西北军在装备和训练上差距日军更多,二十九军所处的政治环境还那样恶劣。那么,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他们都能抵挡住日军的攻势,现在,他们有着世界上第一流的装备还有着不亚于世界第一等强军的训练和作战手段,似乎他们有足够的理由“瞧不起”世界第一强军)?中国远东远征军的将士们会有这样的心态还和之前德国人的疲软不无关系。因为最高统帅部的重视(最高统帅部不能不重视,因为就在不久前中国最强大的中央军还是德国人的学生),张自忠也好胡力也罢,他们在一开始对德军其实都是有着先天性恐惧的。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远征军上下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对待德国人的进攻,结果却发现德国人并不似传说中那么强大,甚至于还要比他们弱一些。传说和现实落差如此之大,也就难怪远征军上下现在再对上德国人就全无心理压力了。

  中国人的导弹部队在消失了几天以后重新出现在战场上,而且甫一出现就给予已方火箭部队以迎头痛击。曼施坦因接到报告,德国老头心中第一出现的反应是感到相当的无力再就是对国内那些所谓的军工博士的深深的愤慨。

  在某些方面,中国和德国其实是有着共同点的。比如说对军工和高端军事科技有点过分的重视。而计算进政府因素和财政能力的大小,德国在这方面其实是应该远远走在中国前面的(中国重视军工的只有学兵军,而学兵军在此以前只属于地方政府,能力和底蕴都远远不如德国)。因此曼施坦因便格外的想不通,中国人明明是后来者,但是为什么却能在许多行列都走在第三帝国前面呢?难道说德国的那些军工专家们一直以来都在啃老本,什么创新都没有。

  “阁下,俄国人开始进攻了!”旁边参谋长的问话打断了曼施坦因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他的目光落到面前的沙盘上,就这短短一会时间,参谋部的女参谋已经在a集团军5号、6号、7号防御阵地外插上了若干面小红旗。苏俄人的总攻开始了,而从出兵规模看,苏俄人一开始就用上了全力,似乎有一战而下的意思。

  曼施坦因的目光在那些小红旗上停留了一会就移开了,他问道:“中国人的空军呢?中国人的战机在哪里?”

  “我们前往监视中国空军的侦察分队到现在还没有准确消息传达回来。”

  “侦察机呢?亚瑟中将的侦察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