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54章(1 / 2)





  士兵们之间的谈话传进了白思华和珀西瓦尔的耳中,他们有心要怒叱这种谬论,但是话至嘴边却又咽了回去,惊恐的发现自己似乎失去了辩驳的勇气。

  “去码头吧!我们不可能真的和中国人血战到底,那样的话只会成全日本人。”珀西瓦尔轻声说道。

  “也只有这样了。珀西瓦尔,你说,韦维尔这个计划,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错了?”

  “我不知道,韦维尔的用意肯定是好的,只是他低估了中国人的力量——白思华,我现在终于明白‘黄祸’一词的真正含义了。”

  大势已去,作为海峡殖民地英军职位最高的两位将军,不知道为什么心情反而畸形的轻松了下来。他们彼此之间呼名道姓,第一次表现得就好像一对知心朋友一样。

  华人的抵抗很顽强,星华义勇军即使临时吸收了五六千生力军,但是他们的武器却依旧匮乏、破旧。武器不如英军,他们只能靠勇气,靠拼命,靠牺牲来谋求胜利。牙齿甚至于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成了他们和英军拼命的武器,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情——中国积弱太久了,乃至于虽然有着广阔的疆土有着丰富的资源,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拥有一切成为强国的资质,却偏偏不是个强国,乃至于都无法保护自己流落在异乡他邦的侨民。乃至于他们为了活命,不得不牺牲其中的一部分以换取族群的生存。

  新马华人是好样的,面对英国的职业军人,面对那黑洞洞冷冰冰的枪口,面对那随时会失去生命的危险,没有人退缩——小伙子们大声嘶喊着,抱着老旧的枪支冲上去了;他们后面,是那些贞烈的姑娘,而她们当中许多人,不久之前还是活跃在英国人上层舞会上的舞女;老人们也冲上去了,没有枪,那就用石头用砖头甚至用自己的牙齿去战斗……

  英军其实没死多少人,但是,其中最少有半数是被生生砸死又或者被咬死的,这对英军的士气是沉重的打击。

  这一场艰苦的鏖战,一共有八百余英军士兵弃暗投明加入了义勇军的阵营。一开始,崔林他们接纳英国人的目的,就是乐于见到狗咬狗而已。陈嘉庚比他们精明得多,也更擅于把握大势。那些反正英军忽然朝对面的前战友发出呼吁,让他们不要再盲从白思华等英军高层,成为他们屠杀平民的工具,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这对英军士气的打击更加巨大,再加上狼牙们火力全开,子弹专门朝军官身上招呼,混战一个半小时,英军占领美国领事馆的企图率先告破。紧接着,有美国侨民加入华人阵营,英军缩手缩脚,这仗更没法打了。

  从美国领事馆将美国侨民接出来,这是“新马华人大营救”的关键。有美国人保驾护航,英国人投鼠忌器,前往星洲码头的道路就顺畅得多了。

  “美国撤侨船队”靠上星洲码头两个半小时以后,也就是晚上九点多钟,浩浩荡荡的“美国侨民”队伍终于出现在了格朗特和张良峰等人的面前。

  码头并没有发生战斗——在张良峰的指挥下,又有格朗特提供光明正大的理由,千余装扮成美军陆战队的犹太藉学兵仅仅花了一刻钟时间就将据守码头的英军给驱逐了出去,全面接管了码头防务。

  英军的临时指挥部本来设在前往星洲码头必经的一条街道上,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星华义勇军前锋,白思华和珀西瓦尔没敢再继续组织阻击。为了逃离新加坡这块死地,他们确实疯狂了,不过却也知道不能得罪美国人。美国侨民既然被“裹挟”进了华人队伍,再开战的话那就难免产生误伤了。白思华和珀西瓦尔敢无视汤姆斯和约翰尼的安危,却不敢无视美国侨民的生命安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于那些旅居海外的侨民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走吧,我们绕道沿海林道先去码头区——”白思华很快做了新的决定。

  珀西瓦尔此时想起了一个比较关键的人,问道:“达理呢?怎么没有看见这个家伙?”

  达理上校是星华义勇军的司令官,按常理说,他拥有星华义勇军最高指挥权。当然了,珀西瓦尔此时问出这句话,其实是侥幸心理作祟。

  “一直没有看到他,也许早已经被中国人杀了吧?”他手下的一个参谋以不确定的语气答道。

  好不容易收拢起了五六千官兵,白思华和珀西瓦尔他们避开通往星洲码头的街道绕行沿海林道想要先一步抵达码头,却在沿海林道遇到了施恩少校的手下。

  “施恩少校被美国人扣留了。美国人说了,不许我们靠近码头防区五百米范围内,靠近了就开枪射击。”施恩少校的副手很委屈的向两位将军大人报告。

  码头还在手中的话,就能藉此和中国人谈判,这五六千人就有逃离新加坡的希望。现在呢,却要从长计议了。“施恩这个蠢蛋!”白思华脸色铁青的骂道,然后询问了施恩部被驱离码头的细节,得知美国人派出了最少一个团的海军陆战队,他和珀西瓦尔商量了几句,决定由他亲自去拜见那个谱大得没边的格朗特上校。

  两个人都清楚,经过今晚的这场闹剧,部队仅有的一点士气已经被消耗干净了。而此事一旦被日军侦获,海峡殖民地英军将唯剩投降一条路了。投降就投降吧,不过,如果他们能够成功的逃往海上,再下令手下投降的话,那将会最大限度的保全他们两位将军和英国政府的面子。

  “英美毕竟是盟友,这件事虽然我们有错在先,但也是情势所逼。为了大英帝国的体面,我就忍辱负重低姿态的向格朗特赔礼道歉吧!我想,他还不至于把事情做绝吧?不过这件事不能让底下的官兵知道,珀西瓦尔,我这就去找格朗特,这里就交给你了!”

  “ok!辛苦你了!”

  “一切为了大英帝国!”

  第1593章 所谓盟友

  对于美国驻新加坡总领事密特朗而言,今天的遭遇堪称传奇。接到罗斯福总统亲自签发的电报,被要求帮助新马华人撤离新加坡,他就有感觉,这次撤侨行动不会一帆风顺。密特朗的担心来自日本人。他担心一旦日本人识破中国人的企图采取军事行动的话,那么自己该怎么办呢?是冒着生命危险继续维护中国人,还是仅仅保护好本国侨民的利益呢?

  预料中来自日本人的阻挠还没出现呢,英国人却横插一杠搀和进来,而且居然对新马华人刀枪相向,这让他始料未及,乃至于迟迟拿不定主意该站到哪一方。英军和新马华人帮他做出了选择——战斗很快就延及了美国领事馆。发生在美国领事馆外的激战足足持续了半个小时,虽然交战双方都很克制,但还是不可避免的误伤到了领事馆里的美国侨民。而让人感叹的是,受伤的几个人无一不是持有英美双重国籍的。无端的成了这场战斗的中心,密特朗先是感到莫名其妙张皇无措,然后稍稍动了下脑子便明白了事情的缘由。搞清楚了事情真相,美国人气坏了——英国人太卑劣了啊,正面战场打不赢日本人也就罢了,怎么可以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争夺逃离战区的权利呢?而最可恶的是,事先居然都没有和他们打招呼——这是盟友应该做的马?密特朗作为搞政治的,看待问题比军人要深远一些。他由此联想到,一旦日本人察觉此事,并且误以为美国人的撤侨行动就是为了帮助英军撤退的话,那会发生什么事呢?两千余美国侨民还有撤侨船队的安危还是次要的,弄得不好,就会将美国拉入这场战争哪!前面他还只是认为英国人太卑劣了,想通这一点,又再加上一份评价:英国人太坏了!

  与又卑劣又坏的英国人相比,新马华人则善良友爱得多了。星华义勇军前脚赶走英国人,后脚侨领陈嘉庚就找到密特朗,拍着胸脯向他保证:为了答谢美国政府的善意,不管接下来发生什么事,都会保证美国侨民的安全;如果非要牺牲的话,请放心,我们中国人会挡在你们前面。

  路遥知马力,危难见真情。密特朗被感动了,握着陈嘉庚的手连连摇晃:“先生,请放心吧,我们美国人不是英国人,我们不会在朋友有危难的时候弃之不顾的。用贵国的一句古话说,就让我们同舟共济吧!”

  格朗特是“撤侨船队”的负责人,密特朗则是“美国侨民”的组织者,他们都站到新马华人这一边,至此,英国人已经失去了打感情牌的机会。

  白思华不知道这一点,他在码头见到格朗特以后,还觉得可以凭借深厚的盟友关系获得美国人的同情,表现得格外的绅士和低调。他一再向格朗特道歉,解释说他们出此下策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请求格朗特和密特朗原谅,最后提出要求,无论如何都要帮他们撤出一点人马,再不济也要给他们腾出一艘万吨级邮轮或者商船。“我们不会占用贵国侨民的舱位,但是这么多船,让中国人挤挤没有问题吧?”最后,他如是说道。

  格朗特话很少,表现得也比较礼貌。毕竟对方是上将,毕竟英美是盟友,毕竟这次撤侨行动还需要英方的支持。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就会像下级对上级那样绝对服从白思华。否则的话,他也不会支持张良峰驱逐英军占领码头了。有了之前那番不愉快的遭遇,加上现在也明白了,城内之所以会发生战斗居然是因为英国人觉得这是一次绝佳的撤退良机,想要剥夺中国人的生存机会——内心深处,他已经将英国人看扁看透了。心里很想说:先生,贵军有勇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和中国人抢夺逃生机会,为什么就不能与日本人死战,击败他们呢?盘思了一会,他还是口不对心的说道:“将军,有件事情我必须向您说明一下,这里的船只,我们只有六艘,其中三艘是用来运送侨民的。如果您想借这个机会离开新加坡的话,您应该去问问中国人,他们准备了足够的船。对了,您需要的话,我可以为您引见中国方面的负责人张良峰先生。”

  白思华听了一愣,想了想道:“上校,您的意思?中国人的船只不归您指挥吗?我们只答应了贵国政府的撤侨行动,既然这样,那么中国人就是非法进入我们的领海了。”

  白思华的话才说了一半,格朗特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听他说完,不禁急了,道:“中国人的船只当然也归我指挥,不过,我并没有权力进行分配。将军,还有一件事我得向您说明,我们之所以同意中国人以我们的名义来营救新马华人,那是因为我国政府答应了中国方面的请求。将军,据我所知,你们刚和中国以及法国签订了军事协作盟约,作为盟友,我觉得什么事请都可以商量嘛!”

  “你要我找中国人商量?”白思华眼睛瞪得溜圆的看着格朗特道,不快之色溢于言表。他低调来见格朗特,开口就道歉,本已觉得给足了美国人面子,认为作为盟友,美国人也应该适可而止投桃报李,很果断的站到他们这一边来。格朗特却说出这样的话,与他的预期可就差得太远了。

  白思华的态度忽然变得生硬起来,隐隐透出敌意,格朗特心中越发不快,干脆住口不言了。恰逢侨民队伍已经出现在视野中,他不想继续在这里浪费时间,遂对白思华敬了记军礼,道:“将军,我们的侨民已经来了,我就不陪您了!”然后一招手,带着一干手下返回码头,向密特朗他们迎了过去。

  格朗特刚刚带人离开,大约一个排的犹太藉学兵就抱着枪上前堵在了白思华及他的手下面前。学兵们对英国人可没什么好感,而且,因为他们美军陆战队士兵的身份本就是假的,所以表现得格外的不假以颜色。他们虎视眈眈的瞪着白思华等人,手中的枪直指他们脚下,登时将白思华气得七荤八素的。

  “撤侨船队”靠上星洲码头将近三个小时以后,格朗特和密特朗这两个美国撤侨行动的负责人终于碰面了。格朗特看到侨民中的伤员,一打听居然是被英国人打伤的(这倒也不算是污蔑,毕竟战斗是英国人挑起来的),对英国人的观感更恶劣了。而密特朗在听他叙说了有关“征用令”的事情以后,对英国人的霸道相当反感,得知格朗特刚刚拒绝了白思华的无理请求,他拍手称快,说道:“你是对的,就该这样对付这帮欺软怕硬毫无道德的英国佬。”

  第1594章 荷兰人投降了

  两个美国人寒暄了几句,开始为对方介绍自己的中国伙伴。

  “陈嘉庚老先生,星华义勇军司令员林江石、副司令员胡铁君。哦,这位是萧翼先生。格朗特,他是真正的勇士,刚才如果不是他,你现在就见不到我了!”密特朗热情的向格朗特介绍着新马华人领袖。

  之前的战斗中,曾经有一个英军士兵从房顶上向密特朗所在的人群投掷了一颗手榴弹。街道边燃起的烟火照耀下,眼睁睁的看着这颗手榴弹朝自己砸过来,那一刻,密特朗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手脚一下子变得冰凉。“完蛋,我要死了!”他心中木木的想着。密特朗太太忽然发出一声尖叫,然后就瘫软在了他的怀中。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都以为密特朗他们死定了,便在此时,一边的萧翼跳了起来,一记凌空飞腿,居然奇迹般的将那颗手榴弹踢飞了。“轰”的一声,手榴弹在距离地面大约二十米左右的空中爆炸了。虽然,有几个美国侨民被弹片所伤,但是幸运的是却没有一个人因此身亡。密特朗本已经做好了光荣殉职的准备,结果却大难不死,至此,他看向萧翼的眼神便完全不一样了。

  密特朗格外重视萧翼,格朗特闻音而知雅意,立刻对后者表示了最大的善意,也不管萧翼适应与否,极热情的给了他一个拥抱。接下来,他将张良峰还有犹太藉学兵的指挥官——学六军军属警卫旅的旅长伊索介绍给密特朗。

  密特朗对犹太人很好奇:“你们是犹太人?哦,你们加入了学兵军?很好,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民族,你们的选择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