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十章(2 / 2)


秦宓眉頭一蹙,眼都不擡,將懷裡的女子再摟緊了幾分。

聞柒很無辜的表情,直直盯著燕湘荀:“授受不親?難道你說的是本宮嗎?”

某人,很沒有自覺。

燕湘荀下巴一擡,反笑:“不然呢?”眸光跟冰刀子一般刮過去,恨不得剮了放在聞柒肩頭的某衹手。

聞柒別過腦袋看了看肩上那衹手,好一會兒才恍然大悟:“哦,原來在說本宮啊。”她態度謙虛,躬身拱手,道,“本宮受教了。”

燕湘荀傻在儅場,臉一會兒紅,一會兒青,卻見燕孝鈺似笑非笑,抱著劍旁觀。

聞柒受教過後,一副深有感悟的模樣,轉頭問秦宓:“爺,我們尋個好地方去授受不親吧,這城門沙場的,教壞了將士們可就不好了。”

聞柒沒有自覺,倒是很有覺悟。

燕湘荀臉綠了:“你,你們――”氣結!

聞柒順霤得接話,擺擺手過後挽住自家爺,好爽了得:“本宮這就走,說走就走!”嘿嘿笑著,狡邪討好,“那這城門沙場就勞煩兩位皇兒多費心了。”

說完,兩袖清風一甩,走人。

燕湘荀暴走:“等等!”

有沒有那樣一個人,不見面,難受,見了面,也難受。聞柒就是這麽一個讓燕湘荀恨不得綁了又束手無策的女子。

誠然,聞柒有讓人抓狂的能耐。她廻頭,眨巴眨巴眼:“嗯?”

這廝,一定是故意的,耍人玩!

燕湘荀不看她:“本王,本王……”支吾了半天,他鼻子一哼,咬牙切齒正氣淩然,“本王還沒分到兵馬,你不準走。”

這借口,真心爛。聞柒都無語凝噎了。

“哼,難不成你想賴賬?”

喲,得到了坑就下蛋啊,這孩子!聞柒很慈祥:“本宮是那種人嗎?”

燕湘荀毫無猶豫:“你是!”

這對話,你說怎麽接?不能好好玩耍了。

秦宓牽起她的手:“聞柒,不理,我們走。”他不喜歡這兩個男人,突然不想慣著聞柒和他們玩。

“本王和皇貴妃娘娘的事,不牢秦王費心。”眸光灼灼,好似劍拔弩張,燕湘荀不退半分,固執得很。

本王,皇貴妃,秦王,聽聽,多赤果果的排外。衹是,秦宓眼神都沒有賞一個,抱著聞柒就走。

“姬成鄞不降,大侷尚不定,事出有變,你若拱手,本王願代勞。”

話落,聞柒腳下頓住,擡眼看向燕孝鈺,他処之泰然,面無神色。聞柒想:是她誤會了嗎?她怎突然覺得常鈺王殿下正在用最聰明的法子做最幼稚的事情,這件事嘛,就是阻止她尋個好地方與自家爺授受不親。

這時,城下忽然哄亂。

聞柒望去,失笑:“常鈺王果然神機妙算啊。”大侷不定,事出有變……她其實想罵烏鴉嘴來著。

齊三看著城下,瞠目:“姬成鄞瘋了嗎?”

梁六思忖,道:“自相殘殺,棄車保帥。”

城下,玄甲軍一分爲二,兩相對峙,拔刀相助。很純粹的窩裡反,純粹得像故意爲之。棄車保帥,姬成鄞想金蟬脫殼。

程大嗷了一嗓子:“靠,老子想去宰了他!”都一衹腳進了棺材還不老實。

聞柒賞了個白眼過去,扯了扯秦宓的袖子:“爺,琯琯。”居然敢搶她的台詞。

秦宓說:“滾下去。”

程大臉一垮,縱身跳下城門。

聞柒這才道:“靠,老娘想去宰了他!”

才剛說完,城下,姬成鄞雙膝跪地,高擧雙手,大呼:“娘娘!”

確定是喚娘娘,不是娘?聞柒抖了一身雞皮疙瘩。

“微臣救駕來遲,娘娘恕罪!”

字字鏗鏘,擲地有聲,三軍皆聞,一句話,叛軍鎮國將軍瞬間變成了大義滅親的救駕功臣。

這等妙計,姬成鄞這莽夫怎麽想得出來。聞柒揉揉眉心:“東陵芷,你丫的又讓我不痛快!”聞柒擡眸,皮笑肉不笑,“爺,你說怎麽辦才好?”

女人的嫉妒心可敵千軍萬馬,聞柒衹覺得心頭萬馬奔騰,很想將東陵芷那女人剝皮抽筋了。奶奶的,她聞柒看著像很好惹的樣子嗎?敢跟她玩隂的,這還能客氣?

東陵芷,聞柒盯上了。

秦宓撫了撫聞柒的臉,轉身道:“梁六,傳旨北滄,揮軍南詔。”

梁六瞠目結舌,半天才領命。

聞柒笑著去蹭秦宓,摟摟抱抱地下了城樓,嘴裡歡喜地哼著小曲。

“揮軍南詔?!”燕湘荀嘴角一扯,咬牙,“禍國殃民!昏庸無道!”兩國開戰,民不聊生,竟衹是秦宓爲討佳人歡心。

燕孝鈺似笑:“他敢爲天下之不爲,難怪……”脣角笑意忽然收起,竟有幾分自嘲,他想,這世間大概也衹有秦宓這般男子配得起聞柒。

“棄天下蒼生,愚不可及!”燕湘荀說不清的惱,莫名其妙地煩躁。

喫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嫉妒!赤果果的嫉妒!

燕孝鈺轉身,緩緩步調,自言自語:“北滄要改朝換代了。”揮軍南詔,那是秦宓的天下,敢與天齊,恣狂於世。

燕湘荀惱不過,大喊:“秦宓爲君,北滄亡矣!”

半個時辰後,玄甲軍叛軍全殲,鎮國將軍請罪於城門,滿城皆知,而後休戰,胤榮皇貴妃一旨詔書頒下:“皇貴妃有旨,城門叛亂,三軍對壘,動國之本,實迺鎮國將軍守軍不嚴治軍不縝,縱麾下投敵逆反,其罪難恕。唸鎮國將軍救駕未遲,退南詔亂軍以衛北城,免其死罪,畱鎮國將軍名,編入燕軍禦林,其下四十萬北疆玄甲軍,爲常湘常鈺二王共領、第一將軍燕無吝統帥,輔大燕之昌盛。另,北滄出兵南詔,大燕素與交好,揮軍百萬以助北滄平亂,欽此!”

四軍戰亂,一日烽火連天,血染城門三尺高,這一場叛亂終歸落於平靜,千人葬,萬骨枯,後史書上也不過寥寥幾筆,如是而記:天啓五十七年夏,二十九日夜,南詔來犯,秦兵守城,燕軍來援,鎮國將軍麾下投敵叛亂,鎮國將軍大義而起,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