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节(2 / 2)


  黄先生警惕地在前面引路,边走边说:“您留神脚下!”又喝着差役、牢头们掌灯、开锁,又请郑熹恕罪,说牢里气味不好。

  郑熹闻到了这股霉败的味道掺着火把、灯油烧起来的味儿,混和在一起十分的“牢房味”,却没有抱怨,适应了一下光线,举步走进了牢里。

  到了牢里,好些人就开始喊冤,有人喊得中气十足,有人喊得有气无力。他们有喊自己冤枉,“就欠了点租子于是被抓了起来,家里没人干活岂不是更没有钱交租了?”也有喊“不是我干的!”还有喊“是那个贱人害我!”诸如此类。

  黄先生眼观鼻、鼻观心,并不搭理这些人,只管让差役们在前引路,口中说:“这儿有个坑,您小心点儿,衙门里钱粮有限,不能时时修补。进这门的人,没一个不说自己是冤枉的。”

  如果是个傻钦差,他还会有无数的话等着,此时就不再多嘴了。州府的牢房也不算太大,不多会儿就到了最里面:“这是重刑犯关的地方。”

  郑熹左右看看,问道:“分了处关押?”

  黄先生不敢怠慢,低声道:“听说您要过来,咱们加紧就将案子梳理了一下,这一边儿是京城里过来的僧道之流,为首的是个妖道,他的贼心思忒多,那伙人都听他的。这边是本地的傻子们,叫他们给弄过来充人头的。钟大人下令将本地的混子们的家眷缉拿了,只是这些人有的心眼儿忒多,一时间不能全拿到。拿他们又有什么用呢?还没判案就连坐,也不恰当。”

  郑熹平静地听着,他已听明白了这其中的关窍,黄先生等小吏确实别有肚肠。他们既是记恨钟宜下来严办他们,也是为了在本地继续作威作福的长久打算。小吏压根不想上头再派个什么铁面钦差下来多事。趁早打发了算完!官吏,看似同在一个衙门里,实则也不是一条心呢。

  黄先生这一番解说,让郑熹越发笃定了一件事:我回京入主大理寺,必得带几个“自己人”进去!

  郑熹思绪渐远,想到了那个有趣的小货郎,心道:你等着!

  打开了左边的牢门,郑熹也吃了一惊:“这是怎么回事?”

  只见几个带血的模糊人形被铁链拴在墙上,铁链不长,仅供他们能够站起坐下再走一步而已,铁链的限制使相邻的两个人彼此之间也不能够有任何的接触。正对着牢面的那面墙上一个长发、花白头发和胡须的人独享一面墙,他的双肩已被铁钩洞穿了!

  黄先生低声道:“他就是头儿,知府大人唯恐他有什么邪术,就将他的琵琶骨给穿了。这样他就再也施不得邪法啦!”

  这么个货,酷刑之下还能活到现在,也是不容易了。郑熹道:“倒是意志坚定。”

  黄先生道:“贼皮罢了。您往这边请。”

  关押本地犯人的房间就比刚才的房间要好一些了,他们没有被锁起来,也没有人被穿了琵琶骨。长长一条稻草铺的大通铺,有人坐在那里挠痒痒,有人喊冤,也有人趴在那里,估计是上回审问的时候挨了打。个个蓬头垢面,但是比起拴在墙上的那一些,境况又好了不少。

  看到有生人进来,有几个想扑上来喊冤,扑到一半看到黄先生在一旁,又讪讪地退了下去。黄先生低声对郑熹道:“就是他们了,平时也弄些坑蒙拐骗,打几顿、关一关也不算很冤枉他们,吃点教训,以后少干不法的事,免得犯了更大的罪过命也丢了。”

  郑熹不置可否,道:“出去吧,等沈副使他们过来——陈家的事,你知道多少?”

  黄先生还没回话,郑熹的一个随从打外面进来:“七郎,知府已经送回去了,看他们府里出来人接手了我就回来了。这里地面不熟,也不知道哪个郎中好,由他们府里自请郎中去了。”

  郑熹一点头,从容不迫地转身出去,黄先生小跑着前面引路:“走这边,府衙正堂离这儿不远的,知府大人也有用惯了的郎中。您来了,他能歇一歇了,伤病就能好一大半儿了。这几日怄着气,怎么能好呢?反而加重了。”

  到了府衙,城内的差役、文吏正在陆续往府衙里赶,郑熹先不升堂,背着手,就着火光把这大堂看了一回,且坐在一旁喝茶。金良道:“我去迎一迎沈副使?”

  郑熹道:“让他们去吧。”

  …………

  沈瑛已准备带着两个外甥从陈宅里出来与郑熹会合了。

  他的大外甥陈萌见了亲舅舅自不必说,甥舅相认,各叙别情。

  阖府上下多半是陈萌的心腹,还有些是当年陪嫁来的家人,见到沈瑛还要问一声:“五郎好!五郎长得好大了!五郎也做官了!大夫人泉下有知,不知道有多欢喜!”呜呜地哭。

  “二外甥”陈蔚就是另一番情形了,他已经有些失了神智了,行礼也不太灵便了,让他拜见舅舅,他还要说:“胡说!我舅不长这样!我舅明明是个赳赳丈夫,哪里是个病秧子样儿?!”

  陈萌的脸比沈瑛变得还要快,他勉强笑笑,对沈瑛道:“舅舅,他疯了,咱不跟疯子一般见识。”

  “疯了?”

  陈萌道:“连祖坟都敢擅动,不是疯了是什么?!”他咬牙切齿地,“他才生下来我就被打发过来,那会儿他还不会说话也不记事,我竟不知他为什么能恨我如此之深!为了要我死,连祖宗也不顾了!”

  沈瑛将手搭在外甥的肩上,对着悲愤的外甥道:“好了,如今都会好了。走吧,咱们去府衙。”

  陈萌惊讶道:“舅舅难道不在这里歇一下?现在就断案?”

  沈瑛脸上浮出一丝浅笑:“当然,就是要夜审,要快。记得,这次的钦差使者是郑家七郎。郑熹,字元光,说话的时候要记得避他的名讳。”

  “是。”

  “这府城乱七八糟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先是陛下派了钟宜钟钦差来整顿蠹虫,他倒是雷厉风行,几乎要将州、县小吏抓尽。正弄着,二郎回来了,说是做了个梦,梦到祖宗了,于是回来祭祖,谁料……”陈萌哽咽中带着愤怒,“他们说漏了嘴,叫我听到了。舅舅,我本是个苦命人,自娘走后,我也活得没滋没味。可要因此连累祖宗,我百死莫赎。只得报官,好叫查明,以绝隐患。”

  沈瑛道:“好孩子,你辛苦了。我来之前见过你父亲了,他说,秉公而办。”

  陈萌道:“父亲向来一心为公的,二十年前也是依法,二十年后自然也不能枉法。”

  甥舅俩携手往外走,沈瑛边走边说:“你知道你冯家妹妹的下落吗?”

  “什么?冯家?三姨家的女儿吗?在这里吗?”

  “唉,那你是不知道了,也罢,先料理了你这里的事,咱们再找她。是生是死,总要有个下落的。”

  “是……哪个表妹?”

  沈瑛苦笑一声:“还能哪个?能替换出来的只有那个才生下来的。”

  两人又是一番难过。

  出了门,扳鞍上马,陈蔚也被人带了出来,侍从们排队两行执火把在前面导路。此时天色已晚,街上一片昏暗,所以一行人没有注意到,一边角落里缩着一道人影。

  等这些人出了门,祝三从角落里更往巷中缩去,脚下几乎无声,退了数步才转身加快步伐很快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越走越快,心下惊奇:原来是钦差来了!那我遇到的又是哪个?哦,那天听说副的是陈家亲戚,难道那个郑七是正的?

  只是从来没见过真钦差,她也不敢笃定如何,回去遇到张仙姑担心的眼神,她还要撑着说:“没事儿,是钦差的副手来看亲戚。”

  张仙姑吃惊道:“钦差来了?那你爹的案子?”

  祝三想了一下,担子自己也拿回来了,没什么证据落在郑七手里,郑七就算想顺藤摸瓜,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他。如果他是钦差,第一要办的是案子,可案子有了结果,她就要么接回亲爹跑路,要么就得收拾行李尾随亲爹流放充军。郑七到时候就算想起她来,她也不在本地了,有甚好怕的?再说了,那样的富贵人家的子弟,好玩的事儿多了,哪能总记着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