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年代当富婆第44节(1 / 2)





  要是不出意外,这应该是自己日后的工作单位了。沈知意的态度瞬间又不一样了,实习单位和工作单位还是有区别的,趁早和未来的同事们搞好关系也不错。体制内人事变动并不频繁,有的人进了单位后,半辈子的同事都是同一帮人,要是碰上一两个合不来的,那真是上班如上坟。

  所幸首都医院没有这些污糟事,或者说有,还没被沈知意发现,反正沈知意在这儿待得十分开心,老医生们对她颇为照顾,新来的医生们还指望着和她学怎么把病例报告写得漂亮,更不会给她使绊子了。

  要说沈知意唯一的困扰,就是跟着医生们值班的时候,问完病人的情况,总会被病人们问及个人问题,也是醉了。

  说起来也不奇怪,人年纪大了就喜欢做媒,看到好小伙俊姑娘就想给他们解决个人问题。这年头能住院治病的,那都是有家底的。首都医院的医生听起来已经是个了不得的身份了,体面又有地位。但这些人家里也不差,沈知意甚至见到过某位开国元勋,躺在病床上的那些病人,真唠起嗑来,那经历都要让小年轻们震惊一整年。

  这不,今天这床的病人,看着瘦瘦小小的一位老奶奶,人家年轻的时候手持双枪一手一个小鬼子,真正的巾帼英雄,沈知意听了立马肃然起敬。就是不能多待,待久了老奶奶又忘记沈知意说过她有对象的事,嚷嚷着要把自己的孙子介绍给个沈知意。

  沈知意也只能好脾气地再解释一遍,然后溜之大吉。

  除了这些小烦恼之外,沈知意在首都医院待得简直要乐不思蜀了。原本说好的跟着梁教授出诊,在沈知意和几个科室的主任医生们混熟了之后,以她出众的个人能力征服了其他医生,觉得她现在回去上课还不如在医院好好跟着他们出诊,反正他们闲下来之后就可以当场给沈知意来个一对一考试,答对没奖,答错挨批滚回去上课。

  梁教授都奇了怪了,怎么沈知意去哪儿都能蹭上名师一对一授课?这种体质可真是令人羡慕。

  其实更适合现在的沈知意的方式,还真是在首都医院跟着医生们出诊积累经验。说白了,沈知意的知识储备已经让她可以直接写本科毕业论文了,上辈子本硕博连读,要是还写不出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沈知意干脆向护士们找根绳子吊死自己得了。

  不过提到论文,沈知意的眼神顿时亮了。对呀,自己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不能提前毕业直接出诊给病人看病,但是写论文不要求毕业证呀。

  沈知意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当真是傻了,之前攒下了那么多的出诊经验,病例都写了一箱子,不正好是写论文的好凭据吗?

  沈知意的行动力也不弱,她之前看病虽然大多都是用的中医疗法,但根据病人的情况也会开些西药。正好可以写一篇关于中西结合治病的论文,数据可是有上万个,每一个病例都是她实打实诊治出来的,可比后世大学生写论文搞的那些个问卷调查的数据靠谱多了。那些问卷调查的数据,呵呵,懂的都懂。

  所以,沈知意这段时间是真的忙。早上去医院,下午回寝室后开始思考怎么写论文,顺便给外公外婆打了个电话,让他们帮忙把自己那些病例寄过来。论文还是要有数据做支撑的,沈知意记性再好,也记不住她那上万次的病例记录,只能再重新统计了。

  张云卿送沈知意来北京报道后,转了几天就收拾好东西南下粤省,不知道现在在干什么。沈知意也不知道他盯上了什么买卖,但以张云卿的本事,在哪儿都能混得开,沈知意也不是特别担心他。巧了,张仲廉和秦曼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两位老人虽然不担心张云卿,但家里没一个后辈在,难免觉得寂寞冷清。

  沈知意又开始忽悠他们,“外公外婆,你们要不要来北京玩?我还打算在首都买房子呢,我们教授特别照顾我,带我去了首都医院出诊,院长说等我毕业后,就去他们医院上班。我现在正琢磨着在首都医院附近买套房子呢,到时候上班也方便。但你们也知道,我年纪轻,在北京又没有熟人,万一被人骗了,也只能认栽。外公外婆,你们就来帮帮我吧,反正你们也可以办退休,等小舅回来,咱们买了房子,还能向周围的邻居打听打听,谁家有好闺女,正好给小舅介绍。”

  老人家要的就是这个被需要的感觉。沈知意要是直接说外公外婆我在首都买了房子你们一起过来住,老人家必然觉得我们就不拖累你了。然而沈知意把自己说成一个在首都无依无靠的小可怜,还担心自己被人骗,秦曼立马就坐不住了,只想快点去首都,“家里没个大人照看这还是不行,云卿也是,这个时候跑去粤省干什么?知意一个人在首都,想家了都没个说话的人。”

  老太太选择性忘记了沈知意可是在首都上大学,老师同学一大堆,哪能没有说话的人?

  张仲廉心里也记挂着沈知意,人越上年纪就越憧憬天伦之乐,现在老两口关心的张云卿和沈知意都不在青市,还有两个讨人厌的东西总不死心,拖家带口地来烦他们,张仲廉烦不胜烦,正好沈知意提了这茬,张仲廉索性拍板,“那行,我们去单位办理退休,然后买票去首都。知意不是说要买房子吗,我们把藏的那些大黄鱼都带着,到了首都后再换成钱。也不知道首都的房子贵不贵,我看咱们干脆一口气买三套,一套给知意,小姑娘长大了,有个自己安生的地方,免得娘家不是家,婆家也拿她当外人,就当是我们给知意置办的嫁妆。云卿那小子也得要一套房,以后娶媳妇得住,咱们老两口也住一套,谁耐烦和儿子儿媳一起住,你看看隔壁老齐家,芝麻大点的事婆媳妯娌都要吵翻天,咱们索性眼不见为净,自己过自己的舒心日子。”

  兜里有钱,又有退休金,说话就是格外硬气。人家根本就没指望着儿子养老,分开住能减少多少家庭矛盾,

  秦曼对此也没意见,“云卿那孩子身上毛病也不少,平时在家你见着他的臭毛病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我们还是亲生的父母呢,要是有了新儿媳,世上哪有完美的人,指定也有我们看不过眼的地方,不住在一起,也没那么多矛盾。”

  沈知意都没想到,她外公外婆这么阔气,张嘴就是要在首都买三套房,这才是妥妥的大富豪。沈知意本来觉得自己手里有了两万多存款已经算是个小富婆了,但和老两口比起来,沈知意那点存款充其量只能叫做零花钱。

  老两口的行动效率惊人,说去首都就去首都,办理退休一点不舍得的情绪都没有,还搁那儿美滋滋地商量呢,“正好去首都过年,免得知意放寒假还得苦哈哈坐火车回青市,到了首都再给云卿打声招呼,让他直接去首都找我们,咱们一家子好好过个年。”

  沈知意本来还想着怎么拒绝主任发出的寒假实习请求,虽然她很心动,但还是回家陪老人家过年更重要。老两口年纪大了,见一面少一面,沈知意可不希望他们大过年的还惦记着没回家的自己。以前是下乡不能回家,现在有了团圆的机会,沈知意再因为实习的事儿错过一家团聚,那才会后悔。

  让沈知意没想到的是,收到老两口寄来的病例不久,沈知意就接到了老两口的电话,电话里头说他们已经办好了退休手续,票也买好了,就等着发车去首都。

  沈知意当时就是一个激灵,问好老两口的车次和到站时间后,赶紧火急火燎地跑去找梁教授,“您知道谁家有意愿卖房子的吗?我外公外婆办了退休来首都看我,想和我舅舅一起定居在首都,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买着合心意的房子。”

  梁教授惊讶地看了沈知意一眼,张嘴就是买房,看来沈知意的家庭条件应该也不错。这样也好,少了为生计发愁的时间,能将更多心思放在钻研医术上面。

  “我帮你问一问。你的论文写得怎么样了?”

  说到这个,沈知意可就不困了,“已经做完数据统计了,外婆帮我把病例分门别类整理好了,统计数据用的时间没有我想象中的麻烦。”

  梁教授一听,能给病例分门别类整理好,这是个同行啊,“你说的祖上渊源学了中医……”

  “没错,我的中医就是跟我外婆学的。”

  梁教授的神情立马就郑重了不少,“看来老刘那边又可以添一员大将。”

  沈知意不满,“我外婆还没到首都呢,都退休了,您怎么就惦记着让她干活了?”

  “你还是不够了解我们这帮老东西啊。”梁教授哈哈大笑,“不信你把老刘他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告诉你姥姥,看她会不会主动提出要帮忙。”

  沈知意无言以对。

  老两口到首都的那天,沈知意早早地就在火车站出站口等着,手里还拿着一个大纸牌,上面写着老两口的名字,每次有人出站,沈知意就把纸牌高高举起来。

  梁教授那边还真打听到了有人要卖房子,沈知意本来想去看看的,想了想,还是决定等两位老人家来了后一起去看看,以后住一块,也得他们喜欢才行。

  这是沈知意还不知道二老会给她带来多大的震撼。

  现在各行各业的政策都宽松了许多,不像以前那样出门都要介绍信,住宾馆也必须出具介绍信。人员流动大起来后,宾馆的要求也没那么严格,只要身份证明进行登记就行,不用介绍信。

  沈知意就在首都宾馆给老两口订了个大房间,要说还得是首都,宾馆条件都能赶上后世的便捷酒店了,房间里头淋浴马桶全都有,方便得很。

  沈知意本来还想着先带二老玩几天,逛一逛首都的知名景点,没想到张仲廉是个急性子,在宾馆住了一晚后,第二天就读沈知意说道:“我来之前打电话问了我在首都的好友,让他帮我打听了一下有没有人卖房子。还真让他打听到了三家,说要卖的都是大院子,我们正好去看看。要是合适,就都买了。”

  沈知意听到大院子三个字就想到了四合院,眼睛瞬间就亮了,又听到张仲廉那句轻飘飘地都买了,沈知意整个人都震惊了,不是,那可是四合院啊,不是大白菜,您怎么说的好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张嘴就是全买了?

  沈知意觉得,自己可能对外公外婆的家底有些误解。

  张仲廉也觉得沈知意实在是有些大惊小怪,“一间院子大概两三万吧,三间院子算下来也没多少钱。回头好好挑一挑,要是还有好的,咱们也买下来。现在国家安稳了,日子也好过了,眼瞅着盛世就要来临,房子地皮肯定是值钱货。”

  沈知意目瞪口呆。

  第55章

  沈知意都被老两口的阔气给惊呆了, 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能富到这个程度上。沈知意都觉得张云博和张寒梅这两兄妹真是脑子有问题,明明家里就有钱,还上蹿下跳地闹腾什么呢?到头来什么都没落着,还觉得自己是天底下头号聪明人, 也是绝了。

  大好的日子, 沈知意也不想提起那两人,免得晦气, 只是试探着问张仲廉, “他们是真心卖房吗?有的房子之前被分成了好几户人家, 后来原房主平反后又还给原房主。现在陆陆续续平反了许多人, 房子都不够住的, 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卖房子?”

  “正是因为了平反了才会卖房子。”张仲廉叹了口气, “那几个想卖房子的,家人都在国外, 前几年也确实是被折磨怕了, 只想卖了房子拿着钱出去找亲人, 生怕哪天又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