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年代当富婆第8节(2 / 2)


  沈知意还是头一回坐绿皮火车,速度和环境自然和上辈子的火车没法比,上辈子沈知意出行习惯了高铁飞机,平时也是地铁出行,绿皮火车的环境,确实算不上好。车厢里坐满了人,基本全都是下乡的知青。

  坐在沈知意身边的年轻姑娘低着头,肩膀一耸一耸的,沈知意赶紧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笑着问她,“同志,你被分去了哪里?我要去原湖省南风县。”

  那姑娘迅速抹了一把脸,理了理垂下来的两条麻花辫,露出一张斯文秀气的脸,眼角微红,但还是努力地向沈知意露出一个笑脸,语气也很温柔,“同志你好,我也是南风县的,咱俩能做个伴。我叫陆晴柔,你呢?”

  “我是沈知意。”沈知意笑着朝她伸出手,陆晴柔也是一笑,伸手握住了沈知意的手。

  沈知意和陆晴柔都长得十分亮眼,即便车厢里已经站满了人,也格外吸引人的眼球,当即就有人嚷嚷起来,“我们也去原湖省,就是和你们不在一个县。都是下乡的知青,分去一个地方那都是缘分!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这样吧,我提议,大家都一起介绍介绍自己,留个地址,到时候有谁碰到了难处,咱们也好一块儿想办法帮帮忙!”

  这话一出,立即得到了大伙儿的响应。沈知意反应最快,二话不说从军挎里掏出了纸和笔,挨个儿记下众人的信息。

  这都是人脉呀!

  沈知意还惦记着赚钱的事儿呢,这些知青,大多都是职工家庭的子女。就算这年头儿大家普遍生的多,但看沈家就知道,双职工家庭要养活一家子,还是可以的。又因为要下乡,家里估计也给了不少钱和票。要想赚钱,这些人才是大主顾。

  果然不出沈知意的预料,一通登记下来,差不多凑齐了各种各样的厂子。钢铁厂、纺织厂、酱油厂、养殖场、米面厂、水泥厂……

  好家伙,这要是在乡下开个工厂,都能省许多事儿,技术人员都是现成的。

  都是十多二十岁的年轻人,就算刚离开亲人有些不舍,但这么一通聊下来,气氛活跃之后,大家也就把那些伤感抛去一边,开始自娱自乐起来。

  有人站起来手舞足蹈给大家讲笑话的,也有人看着窗外的景色朗读诗歌的,还有人掏出口琴,不一会儿车厢内就响起了悠扬的曲调,沈知意仔细一听,吹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

  车厢里顿时响起来一阵歌声,“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足足坐了十六个小时的火车,沈知意才到了原湖省,南风县还在原湖省下的安宁市,沈知意下了火车,还得转几趟车才能到南风县。

  陆晴柔文文弱弱地跟在沈知意身后,这趟车下了不少被分来原湖省的知青,沈知意跟着大部队,虽然到的是个陌生地方,心里也不慌。打听清楚了路线后,沈知意就拎着包去车站,要坐汽车到安宁市,再从安宁市转车到南风县。

  具体分到哪个生产公社,那就得看南风县知青办的安排。

  这一路上也不太容易。除了陆晴柔外,还有三个男生也是分去南风县的知青。其中就有那个在车厢吹口琴的青年,沈知意还记得他叫梁广志,家庭条件挺不错,爸爸是青市运输队的,妈妈是米面厂的工人。这个年代,运输队就代表着阔气,除了工资之外,司机们走南闯北的,带点私货倒卖那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儿了。梁广志那打扮,瞧着就和一般人不一样,的确良衬衫,锃亮的小皮鞋,手上还戴了一块“春蕾”牌手表,这可是时髦的沪市货,整个人显得十分精神。当然,傲气也不小,直接拿眼角看人,陆晴柔都暗中瞪了他好几眼。

  另外两个男生也是二十左右的年纪,一个叫范秋实,一个叫何昭鹏。范秋实明显沉稳许多,戴着副黑框眼镜,十分有老大哥气息。何昭鹏脸上还有几颗红色痘痘,高高瘦瘦,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还兴致勃勃地问沈知意等人,“诶你们说,要是到了农村,咱们能不能去山里打猎?我还带了弹弓,到时候咻咻几下,一块石头就打下一只鸟,说不定还能逮到野鸡呢!”

  沈知意心说要是山里的猎物这么好打,人家当地村民不早就组织了打猎队开始干活了?不过沈知意也没在这个时候给何昭鹏泼冷水,也就一笑而过。

  何昭鹏反而凑了上来,笑眯眯地走在沈知意身边,拍着胸脯保证,“听说农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许多人都填不饱肚子。到时候我打到了猎物,还能分你…你们一点!”

  沈知意还没说话,梁广志顿时嗤笑一声,“说大话也不怕闪着舌头。”

  眼瞅着两人就要吵起来,沈知意顿觉头疼,抬手做了个暂停的姿势,“你们是想让老乡看笑话吗?”

  梁何二人齐齐冷哼一声,互相冷战。

  一路颠簸,沈知意一行人终于到了南风县的知青办。考虑到他们五人算是老乡,知青办的办事员一合计,把他们全部分去了红星公社的前进村。

  前来接沈知意他们的大队长赶着牛车姗姗来迟,没让沈知意他们等到天黑。好在这会儿已经快到夏天,沈知意他们穿着单衣也不觉得冷。

  大队长林爱军办事雷厉风行,话不多,接了沈知意他们就开始往村里赶。

  约摸过了一个小时,林爱军才沉声说了一句:“到了。”

  此时已经到了黄昏,沈知意抬头望去,夕阳在田埂间洒下一片碎金,天边大片大片的火烧云,艳丽又热闹。

  路两边也有不少赶来看热闹的村民,好奇地看着沈知意几人,脸上都带着淳朴的笑容。

  还有一小撮人气质和村里人截然不同,就算站在田埂上也掩不住浑身的斯文气,沈知意心里顿时有了数,这应该就是先前下乡的知青。

  其中一人身上的白衬衫亮得叫人觉得晃眼,身姿挺拔宛若一丛翠竹,剑眉修目,淡淡朝着沈知意看来,眉眼一片冷冽。

  第14章 (大修)

  这人长得可真好看!沈知意忍不住心生赞叹,出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多看了对方几眼。

  沈知意还发现,在这个青年出现后,周围人的眼神有意无意地都在往他身上瞟,属实是震撼人心的颜值了。不过沈知意自己也是颜值天花板,毫不夸张地说,她这张脸,简直是完美无瑕,堪称是女娲的炫技之作。

  就有人笑道:“还是咱们前进村山好水好,来的知青一个比一个模样好。”

  在这位婆婆说完这句话后,沈知意明显察觉到,原先下乡的那群女知青,看向自己的目光立即多了几分敌意。

  沈知意:???

  自己简直巨冤!

  林队长做事一直很麻利,见天色不早,林队长眼神四下一扫,就安排好了人,“建军,你们几个过来帮这几个同志提一下行李,张平同志,柳知青,这几个新来的同志,就交给你们了。”

  林爱军话音刚落,人群中就走出几个瘦高男子帮沈知意几人拎行李,知青那边也走出一男一女,瞧着应该是前进村男女知青的领头人,柳知青上前对沈知意几人笑道:“赶了这么久的路,累了吧?先去知青点歇会儿。大队长知道你们要来,早就把你们的住处安排好了。知青点又多了新同志,大家欢迎!”

  这位柳知青在知青中的声望应该不错,她这么一说,其他人立即鼓掌,倒是让原本心情低落的陆晴柔振作了起来,笑眯眯地跟着众人一起鼓掌。

  沈知意四下看了看,道路两边就是绿油油的农田,原湖省在南方,主要种植水稻。沈知意他们下乡的时间点比较尴尬,现在已经快到五月,水稻都几乎长成了半人高,再有一两多月都能收谷子了。现在口粮金贵,沈知意他们五个人过来,粮食关系也转来了前进村,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和村民们分口粮。

  地总共就那么多,这会儿杂交水稻还没问世,沈知意依稀记得听老家的长辈们提过,说杂交水稻还没出来之前,当地的水稻亩产不过是四五百斤。五百斤那还是肥田的产量,收完谷子后还要交公粮,然后再按照一家子的工分和人头分粮分钱,每一粒米都极为珍贵。

  这种情况下,前进村的村民心里对沈知意这些知青还是有不小的意见的,但这几年下乡的知青也不少,前进村的知青还算是听话,又有德高望重的老支书镇着,村民们也就忍下了心里来的不满。

  对于沈知意这些新来的知青,村民们还是有不少好奇的,一路跟着沈知意他们去了知青点。

  看到那座灰扑扑的土坯房,就算是一贯淡定的沈知意脸色都变了一瞬。摸着良心说,沈知意两辈子加起来都住过条件这么艰苦的房子。不过沈知意也知道,这时代农村条件确实不太好,不像后世搞新农村建设,家家户户的小洋房漂亮极了,不比城区差。

  下乡之前,沈知意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脸色略微变了一下后,很快就恢复如常。陆晴柔眼泪已经在眼圈打转,咬着唇一言不发。反倒是梁广志爆发了,“这么破烂的地方,还要挤七八个人,这是人住的地方吗?”

  林爱军处理刺儿头也有经验了,冷冷看向梁广志,厉声道:“主席让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让你们来建设农村的,不是让你来村里当少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