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81节(1 / 2)





  可怜坐在一边的李格非,到现在都没有做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明远到这大相国寺逛的次数多了,偶然发现了宫六这名水晶匠人。宫六擅长雕刻打磨水晶,能将水晶雕刻成为异常逼真的玩器摆件,水晶在雕刻后,经过打磨抛光,几乎完全透明,纯无杂质。

  但是水晶器皿在这个时代却并不能算是什么畅销商品。

  宋人承袭前朝审美,都喜好玉石,喜欢那种温润半透明的质感。

  除了玉石之外,就是金银。但凡有头有脸的正店与脚店,供应食客的器皿一概都是金银器。甚至像丰乐楼这样财大气粗的酒楼,连供应外卖都是用银器盛放的。外卖小哥送起来绝对拉风,回头率拉满那种。

  瓷器也已开始大行其道,只不过市面上最便宜的器皿,走进寻常百姓家,却还未登上大雅之堂。

  水晶这种材质,便属于高不成低不就,向上比不了玉石与金银,向下又因为原材料问题,始终无法像瓷器那般便宜。

  所以宫六风雨无阻地在大相国寺摆摊,收入也不过是养活他和两个徒弟。

  而明远在与宫六交流的时候,明远发现,这位匠人,雕刻水晶并不是纯粹手工,竟然也是用器械的。

  宫六设计的器械类似一枚转子,安装有手柄和磨石,只要转动手柄,磨石就会在指定位置一圈一圈地旋转,打磨固定在器械上的水晶——在明远看来,已经有点儿现代车床的雏形了。

  因此这种活计根本不需要宫六多费心,只要他两个徒弟,有那耐心一点点摇手柄就好啦。

  与宫六谈过之后,明远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做“放大镜”。

  然而他自己却不需要这件物品,毕竟视力好得很。

  他身边的朋友,也进是些有志青年和有志中年,还没有使用“放大镜”的需求。

  因此明远还没有动力主动去做这个。

  然而前一阵子明远为了帮助平蓉和郝眉,一下子将他的蝴蝶值用得几乎不剩。如今他整天想着要做些什么创新又有意义的物品。

  结果今天就让他遇见了李格非。

  明远激动之余,没忘了提醒宫六:李格非这不是远视眼,而是近视,所需要的也不是凸镜,而是凹镜。

  他以为这会增加难度,谁曾想,这在宫六看来,是换汤不换药,只需要调整一下磨石和镜片摆放的方向就可以。

  一时明远与宫六商量好了工艺,宫六随手拿过一片事先就磨好的圆形水晶片,开始摆弄器械。李格非才渐渐反应过来。

  “远之兄,要……为我做某件东西?”

  明远顿时笑:“今日我与文叔兄志趣相投,一见如故。”

  可不是志趣相投吗?看中了同一只青铜盘。

  “文叔兄如此视物,想必有些不便。小弟一直有个想法,但不知能不能成功。因此想着做出来给文叔兄试试。”

  “请放心,费用都是小弟出,文叔兄这里绝对分文不取。”

  “其实小弟自己也没有把握一定能成功,但万望文叔兄不要推辞。”

  明远诚恳地说。

  李格非:“啊这……”

  他还真没有理由推辞。

  他还没有谢过明远今天帮他避开了一桩注定被骗的交易,省下了650贯的巨款。

  明远已经在打算送自己一件“见面礼”?

  李格非受宠若惊,一动不动地坐在明远身边,老老实实地听着宫六手中的器械发出吱吱呀呀摩擦的声音。

  但无论是谁都没有制作镜片的经验,而且谁也不能给李格非“验光”,测试李格非的近视程度,因此只能由宫六磨一会儿镜片之后,就先抛光,让李格非试试看合不合适。

  试了两回之后,李格非喉咙里发出古怪的声响,他发觉,透过这枚专门为他磨制的水晶镜片,他眼前的世界,似乎清晰了一点儿。

  明远将刚才用来画草图的那张报纸塞到李格非面前。

  这回李格非没有将整张脸都凑到报纸上,他一手扶着透明水晶镜片,一边读出了报纸上的内容:“川西瓦子……目连救母?”

  “哇——”

  明远一跃而起,满脸喜色。

  “原来真的能行!”

  他当然知道是能行的,但是在宫六和李格非面前,还不能表现得那么肯定。

  果然,李格非移开挡在眼前的透明水晶镜片,问他:“远之是如何想到,用这种方法能够让格非看清眼前的呢?”

  明远当然不能告诉他自己是“生而知之”,反而望着宫六,说:“当初与宫六丈聊天时,不知怎么,就聊到,说是两四周薄,中间厚的镜片,放在报纸跟前,能令报纸上的字迹变大——这是小弟有一次偶然试过发现的。”

  “当时就想试一试,磨出这样的镜片,许是也能让人看书读报容易些呢?”

  “可是……”

  李格非敏锐地察觉到明远描述的这种镜片,和他刚才拿在手里,四周厚,中间薄的镜片不大一样。

  “因为听说有些人年纪大了容易视物不清,眼前的字看不清,远处的风景反倒尚可。”明远微笑着继续。

  “然而文叔兄的情况似乎是反过来,幼时便是如此,而且是远处的物事看不清,凑近了反而能看得一清二楚。“

  “我就想到,或许应该反其道行之,将镜片打磨成,四周厚,中间薄的形状呢?”